[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359.6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8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昌;熊璐;邓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52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汽车 ecu 静态 功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包括微控制器MCU(6)、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所述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接入所述微控制器MCU(6)。本发明通过电路设计改进了ECU外部上拉电源供电,能确保在ECU下电后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无静态功耗,这样有效降低了ECU的静态功耗,具有设计简单、电路稳定、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ECU产品。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推动着汽车电子的改革,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逐渐发展,汽车逐渐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样就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和ECU进行感知并执行控制,ECU电子零部件的增加导致车辆在下电后,一些和电池通过导线直接的ECU电子零部件给电池带来比较大的静态功耗,ECU电子零部件静态功耗会加速电池电能释放,导致汽车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压过低,车辆无法启动甚至损坏电池等问题,本发明中的电路设计就能有效解决电子零部件静态功耗大的问题,可以保证车辆在长时间不使用时,解决由于ECU电子零部件静态功耗太大引起的电池故障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汽车电子ECU静态功耗高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包括微控制器MCU(6)、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所述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接入所述微控制器MCU(6);
电源控制模块(1)由电源芯片(U1)、第一控制开关(D1)、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三极管(Q2)组成,所述微控制器MCU(6)输出信号至电源芯片(U1)和第一控制开关(D1)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Q1)是间接或直接通过电源芯片(U1)控制的。
进一步地,传感器上拉模块(2)为一路或多路。
进一步地,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为一路或多路。
进一步地,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为一路或多路。
进一步地,PWM采样上拉模块(5)为一路或多路。
本发明实现了在整车下电情况下,通过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的静态功耗,从而有效地降低汽车上的电子零部件静态功耗,既能满足标准法规要求的静态功耗范围,又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功耗,汽车电池静态功耗变的更小,可以保证车辆在长时间不使用时,解决由于ECU电子零部件静态功耗太大引起的电池故障问题,该方案具有成本低廉、稳定可靠、满足汽车电子上下电时序控制需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的设计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源控制模块,2、传感器上拉模块,3、数字采样上拉模块,4、模拟采样上拉模块,5、PWM采样上拉模块,6、微控制器MCU。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降低汽车ECU静态功耗的装置,包括微控制器MCU6、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所述电源控制模块1、传感器上拉模块2、数字采样上拉模块3、模拟采样上拉模块4和PWM采样上拉模块5接入所述微控制器MCU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未经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