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13547.7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威;孟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令通(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5/30;G06T7/13;H04L9/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虹膜 特征 身份 认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预先通过人脸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并进行识别分析,若用户人脸特征信息满足约束阀值,静默触发虹膜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用户虹膜特征信息。本发明对获取的用户虹膜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确定用户信息并进行匹配指令,实现用户人脸与虹膜生物特征的联合识别,安全性更高,而且提高了身份认证的效率,降低了身份认证的成本,认证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信息技术领域里对于各级权限验证的频度明显增大,使用密码、IC卡等加密手段容易被人窃取,加上遗失等偶然事件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生物特征识别和安全认证技术是通过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安全认证,这些生物或行为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笔迹和语音,其中虹膜是身体面对外界最复杂的组织,且具有生物活性、非接触性、唯一性、稳定性、防伪性等生物特性,因而虹膜识别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生物特征识别和安全认证技术之一,是具有高精度、非侵犯性、简单易用的生物特征识别和安全认证方法。
现有的身份认证方式十分繁多,包括传统的密码认证、短信验证码认证,以及随着互联网产生的指纹认证、声纹识别等认证方式。这些认证方式有利于从不同信息渠道获取有效特征,以达到更加安全可靠的认证效果。其中,声纹识别主要通过用户对于特定词语的语音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得到独特身份的确认。然而,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可能存在漏洞,非认证用户可以利用认证用户的疏忽,在其通过认证后进行支付、转账等指令操作。因此,需要一种认证方式,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使之漏洞最小化。
检索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543162.X公开了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属身份认证领域。该方法包括:身份认证装置靠近身份认证移动终端通过NFC协议两者通信连接,从身份认证移动终端获取认证信息,并将认证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身份认证装置离开身份认证移动终端并断开与身份认证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身份认证装置显示屏上显示的认证信息经用户确认后完成签名操作得到签名结果;得到签名结果的身份认证装置再次靠近身份认证移动终端通过NFC协议两者通信连接,将签名结果发送给身份认证移动终端以完成身份认证。该方法通过先联机、脱机确认、再次联机的方式,解决了基于NFC通信身份认证方式不方便操作,操作准确性不好,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其操作方便,操作准确性高,用户体验好。但其任存在漏洞,且认证精度较低,非认证用户可以利用认证用户的疏忽,进行隐患操作。
检索中国发明CN201610207313.3公开了一种基于SaaS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采用标准的Portal协议获取的各个用户访问门户网站时发送的身份认证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的网络参数;根据所述用户的网络参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绑定的账户信息;将所述账户信息发送至计费系统,并从计费系统获取所述用户的权限信息;若所述权限信息为有权状态,则判定所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成功,并返回认证成功的通知信息给用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对来自不同网络认证设备的多个身份认证请求的统一性认证,解决了不同的身份认证系统对不同的网络认证设备不兼容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身份认证的效率,降低了身份认证的成本。但其任存在漏洞,且认证精度较低,非认证用户可以利用认证用户的疏忽,进行隐患操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通过人脸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并进行识别分析,其中包括确定用户人脸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约束阀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令通(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一令通(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