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旋紧的定位销及其定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13215.9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达鹏;刘丽;王佳新;陈雪元;张林阳;刘少辉;曹晓梅;宁成久;李军;张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刘玉凡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锁旋紧 定位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旋紧的定位销及其定位方法,定位销由旋紧调节帽、卡片、卡帽、锁紧螺柱销、卡棒、压紧头、套筒、装配套筒以及定位销柱构成,卡帽和套筒连接为带有空腔的整体,锁紧螺柱销和压紧头位于其空腔内,锁紧螺柱销一端与压紧头相连,另一端穿过卡帽和卡片与旋紧调节帽相连,旋紧调节帽和卡片能够在卡帽上同轴转动,压紧头一端为L型压头,另一端为异形内孔,卡棒穿过异形内孔与套筒固定,装配套筒套于套筒外,可与检具或工装夹具的连接板固定,压紧头的L型压头穿过套筒与定位销柱卡接。本发明定位销更加小巧便利,易于操作,同时也节省成本,适用于各种型号和厚度的零件,能够满足现代化复杂总成的检具和工装夹具定位销定位功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总成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旋紧的定位销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总成装配技术领域,部件的型面、尺寸及位置精度十分重要,对于检具和工装夹具的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零件定位直接决定着零部件以及模具整改量的大小,间接决定着汽车的制造精度。定位销常用于汽车总成检具、单件检具、工装以及夹具等机构上,是实现汽车总成或者零件定位功能的关键部件,起到对汽车总成零件自由度的限制定位的关键作用。
传统的定位销通常是采用一个固定的定位销和一个体积较大的独立压紧机构来共同对零件定位孔实现定位自由度的限制定位和夹紧功能。不仅布局结构复杂,而且需要结构布置空间来实现定位功能。对于日益复杂的汽车总成检具和夹具结构,定位销结构布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一些特殊的汽车总成来说,定位销需要深入总成零件内部进行锁紧定位,传统的定位方法和夹紧机构已经没有可操作空间,无法满足定位需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工装定位销防脱落技术,防脱定位销结构,包括套筒、定位销和卡帽、所述的定位销上设有压索弹簧和垂直于定位销的可拆卸的卡棒,定位销的端头还铰接一个转动手柄,所述的套筒的底部设有可使定位销通过的通孔,套筒上设有连接耳片,所述的卡帽是一个中空的带连接螺纹的两端开口的环状结构,卡帽的连接螺纹与套筒配合,卡帽的两侧壁设有侧开口,在卡帽的侧壁端顶部设有与卡棒对应的卡槽,卡帽与套筒连接,定位销位于卡帽与套筒形成的空腔内并与其中心同轴,定位销上的卡棒限位在卡帽的卡槽内,使用时,通过套筒的连接耳片将防脱定位销装置固定在工装的定位孔边,使定位销的中心与工装定位孔同心,通过转动手柄将定位销向外拉出,解除卡槽对卡棒的限位,再转动定位销,使卡棒位于卡帽的侧开口位置,压缩弹簧将定位销的前端压入工装的定位孔内。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定位销装置,主要包括定位销体、定位销手柄、夹紧片、调整垫片构成。定位销体和定位销手柄为螺纹配合,可实现拧紧;定位销体端部具有卡槽结构,夹紧片可以插入卡槽中;夹紧片为折弯结构,和被定位件的平面呈一定角度,便于手持操作。使用时,将定位销体和定位销手柄松开,并将定位销体插入被定位件的定位孔中,夹紧片插入定位销卡槽中,旋转定位销手柄进行拧紧操作,调整垫片可以调整定位销体长度和被定位件厚度之间的关系。拆卸时,旋转定位销手柄松开被定位件,拔出夹紧片和定位销体即可。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锁压紧定位销结构,包括定位销座和设置于定位销座内的定位销柱,所述定位销柱一段沿定位销座轴向方向延伸并穿过定位销座端面形成定位销柱延伸端,所述定位销柱延伸端设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销座内设置有压紧调节杆,所述压紧调节杆穿设于定位销柱内与定位销柱滑动配合,所述压紧调节杆端部连接设置可沿定位缺口轴向方向滑动的压紧块。
但是,上述定位销内部结构为异形孔运动轨迹,且配有螺纹杆调节旋紧自锁功能,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易操作。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定位销和定位方法,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对零件的自锁紧定位,优化总成夹具和工装检具的结构布置空间,规避传统的定位销和独立的体积较大的压紧机构对空间的侵占。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2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退烧贴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直播内容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