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洪涝灾害震动感应自我救援浮船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2124.3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保根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7/08;G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洪涝灾害 震动 感应 自我 救援 浮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涝灾害震动感应自我救援浮船,包括震动触发机构,所述震动触发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撞击警报机构,所述扩展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撑杆,所述扩展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间动转轴,所述间动转轴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性撑杆,所述固定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浮船底板,所述弹性撑杆远离间动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浮船展板,所述浮船底板顶部位于固定撑杆之间设置有微电流触发开关,所述浮船底板顶部位于微电流触发开关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供能物料箱,本发明涉及洪涝灾害技术领域。利用洪涝来临的震动进行触发,自我展开,并及时进行警报提示,便于人员及时就位,减少自我救援的时间,提高生存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洪涝灾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洪涝灾害震动感应自我救援浮船。
背景技术
中国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一直以来,洪涝问题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且洪涝灾害具有响应时间短、破坏程度大等特点,现阶段应对洪涝方式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如果受灾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应对,只是被动等待救援,会导致人员生存率大幅降低。
根据中国专利CN109292038A所述,设置有双体浮力系统,气室底部采用双浮体结构,以提高装置稳性与安全性,气室间通过单向通气阀链接,以保证装置破舱稳性;通过设立板架支撑系统,可以有效预防装置座舱区域发生过大变形;通过设置拉链系统,以对折叠后救生装置进行收纳,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与存放。该设备需要人工进行及时展开,并进行充气才能使用,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降低自我救援的时间,并且其折叠进行放置,难以及时进行寻找,不利于洪涝来临时进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员生存希望。
现有的洪涝救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降低自我救援的时间,并且其折叠进行放置,难以及时进行寻找,不利于洪涝来临时进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员生存希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洪涝灾害震动感应自我救援浮船,能够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降低自我救援的时间,并且其折叠进行放置,难以及时进行寻找,不利于洪涝来临时进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员生存希望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洪涝灾害震动感应自我救援浮船,包括震动触发机构,所述震动触发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撞击警报机构,所述震动触发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两侧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扩展电机,所述扩展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撑杆,所述扩展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间动转轴,所述间动转轴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性撑杆,所述固定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浮船底板,所述弹性撑杆远离间动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浮船展板,所述浮船底板顶部位于固定撑杆之间设置有微电流触发开关,所述浮船底板顶部位于微电流触发开关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供能物料箱。利用洪涝来临的震动进行触发,自我展开,并及时进行警报提示,便于人员及时就位,减少自我救援的时间,提高生存概率。
优选的,所述震动触发机构包括架板,所述架板顶部和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腔顶部和底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撞击抖板,所述圆筒中间位置设置有撞击转针,所述圆筒内表面两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磁性机构,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位于圆筒两侧固定连接有真空筒,所述真空筒内腔位于磁性机构上方设置有磁球。利用震动的传递进行设备触发,避免人员自我操作,提升准备工作的效率,节约时间。
优选的,所述撞击转针正面和背面均与圆柱筒转动连接,所述撞击转针包括撞针主体,所述撞针主体靠近磁性机构的位置均设置有磁性针尖,所述撞针主体中间位置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加速球。利用重力强化撞击力,提升撞击效果,强化触发力度,避免设备放置时间过长,保证设备正常启动。
优选的,所述磁性机构包括磁感尖,所述磁感尖远离撞击转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弹簧,所述震动弹簧远离磁感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板,所述永磁铁板贯穿真空筒并延伸至真空筒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保根,未经刘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2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循环式集液池取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