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0954.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侯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正云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用喷药 输氧 面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属于呼吸内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呼吸面罩药液雾化吸收差、不具备补氧加药等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鼓风盒和面罩,鼓风盒内部设置有鼓风机构,鼓风机构包括出风管,出风管连接有弹性雾化管,弹性雾化管连接有雾化瓶,面罩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连通管,雾化瓶通过管道连接在面罩的中端,面罩的内侧中端设置有咬嘴,鼓风盒上端固定有氧气盒,氧气盒上端通过阀体连接有滤气瓶,滤气瓶上端连接有弹性氧气管,弹性氧气管与连通管连接。本发明可快速将药液雾化,并有效迅速进入患者体内,药液直达病灶,快速治疗;同时可有效补充氧气和药剂,还可进行风冷散热,功能完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呼吸内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呼吸面罩,特别是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对于呼吸内科一些最常见的病症,如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等,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和口臭等症状。
在呼吸内科临床上,通常是用热水冲泡粉剂药物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来发挥药效,一般是用管子口探入口鼻腔内,将药粉喷至患者口腔内部。由于口腔与呼吸道入口、消化道入口相连,现有的操作方法极易因药液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导致呼吸道痉挛,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且当时药物很难被吹到咽喉部,即使被吹到咽喉部也不能均匀分布于患部,而且粉剂药物经常对患者咽喉产生刺激,不利于治疗,多采用雾化喷药,直达病灶位置。
但是在治疗时,有时会产生氧气不足的情况,因此可以在雾化进行的同时,进行有效补氧,使得患者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为其进行持续有效的氧气供给,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患者呼吸作用,为患者的救治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证。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在喷药的同时可以有效补充输氧的呼吸面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呼吸面罩可以有效辅助吸收雾化药液,快速补氧加药。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包括鼓风盒和面罩,所述鼓风盒内部设置有鼓风机构,鼓风机构包括出风管,出风管连接有弹性雾化管,弹性雾化管连接有雾化瓶,面罩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连通管,雾化瓶通过管道连接在面罩的中端,面罩的内侧中端设置有咬嘴,咬嘴连通面罩的中端,鼓风盒上端固定有氧气盒,氧气盒上端通过阀体连接有滤气瓶,滤气瓶上端连接有弹性氧气管,弹性氧气管与连通管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面罩佩戴贴合在患者面部,将咬嘴咬住,弹性雾化管与弹性氧气管可以拉伸,方便调节穿戴,启动鼓风机构,鼓风机构压缩空气,空气经由出风管进入弹性雾化管,再经由弹性雾化管进入雾化瓶,雾化瓶内的药液雾化,通过管道接通面罩,患者通过鼻腔呼吸,吸入体内,同时药液雾化可直接进入咬嘴内部,患者可通过口腔呼吸,吸入体内,打开阀体,氧气盒内部的氧气进入滤气瓶,滤气瓶内也可加入药剂,含有药物的氧气进入弹性氧气管,再经由弹性氧气管,从连通管进入面罩内部,患者通过呼吸,进入患者体内。
所述鼓风盒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按钮,控制开关按钮电性连接有电源线,鼓风盒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口,鼓风盒的前端上侧设有进风罩,鼓风盒的后端下侧设有把手槽。
采用以上结构,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按下控制开关按钮,鼓风机构启动,通风口保证鼓风盒内部空气流通,进风罩过滤空气中的杂物,避免造成堵塞,把手槽方便拿起鼓风盒,搬运移动本装置。
所述滤气瓶的侧端连接注药管,滤气瓶的下端连接有压力表,弹性氧气管的端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连接管,连接管分别连接同侧的连通管。
采用以上结构,可通过注药管注入相关药剂药物,用于有效治疗患者,压力表用于观察氧气盒内部的氧气压力,用完后提醒更换,氧气进入连接管,再经由连通管,进入面罩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正云,未经侯正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