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0094.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7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路明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尚欣 |
地址: | 253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使用 白内障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包括螺纹管、连接管、软管和手持管,所述手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手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远离软管的一端安装有螺纹管,所述手持管表面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手持管远离软管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固定管的上方置有切除模块,所述切除模块与角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调节切除模块转动角度,便于实际境况中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内障切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现有的白内障切割装置基本不能够调节角度,进而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白内障切割装置,包括螺纹管、连接管、软管和手持管,所述手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手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远离软管的一端安装有螺纹管,所述手持管表面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手持管远离软管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固定管的上方置有切除模块,所述切除模块与角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安装块、步进电机、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联轴器、传动齿轮和齿条,所述手持管表面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远离步进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远离联轴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固定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蜗轮、蜗杆、调节机构、弧形管和圆管,所述固定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内部转动连接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远离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蜗轮与弧形管转动安装,所述蜗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与切除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弹簧、T型杆、柱槽、连接杆、连接柱和固定柱,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弧形管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柱槽,所述柱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柱槽表面固定连接,所述T型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呈现四棱柱形,所述连接柱与弧形管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手持管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步进电机与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路明,未经李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