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9847.8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高锦裕;江焕宝;谢伟敏;郭开震;蒋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8 | 分类号: | F24F11/38;F24F11/36;F24F11/6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故障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温度、空调的排气压力、空调的吸气压力和空调的过冷度;当检测到所述室外温度、所述排气压力、所述吸气压力和所述过冷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判断空调存在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的故障。本方法建立包括室外温度、空调的排气压力、空调的吸气压力和空调的过冷度在内的多个因素作为检测条件的检测逻辑,提高了空调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空调设备已逐渐成为生活必备的电器之一,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空调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越来越成为影响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使用中,因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而导致的空调系统故障时有发生,这严重降低了产品竞争力。一方面,冷媒的泄露会使空调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泄露的制冷剂排放到大气中,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并引起一系列的危害,如温室效应等;另一方面,冷媒的泄露或灌注量不足会使得压缩机的冷却性能降低、排气温度大幅上升,致使压缩机使用寿命减小、甚至造成压缩机烧毁、爆炸。因此,及时检测出空调中冷媒泄漏或灌注量不足的情况十分必要。
目前,冷媒泄漏现象一般是在用户安装空调后反馈空调不制冷或者制冷效果差时才会被发现,而此时空调系统冷媒泄漏量已经较多或者灌注量不足已经缺口较大,往往并已对用户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在泄露较多或灌注量不足时直接启动压缩机也会对压缩机造成永久性损坏甚至爆炸。
现有的空调故障检测方法中,仅仅利用室内盘管温度与设定盘管温度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发生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但是当冷媒并未发生泄露或灌注量不足,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盘管温度相差较大时,室内盘管温度也会发生剧变,从而导致室内盘管温度与设定盘管温度相差巨大而误判发生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检测方法逻辑判断单一,很容易发生误判。
因此,提出一种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的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检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检测方法逻辑判断单一,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故障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空调的排气压力、空调的吸气压力和空调的过冷度;
当检测到所述室外温度、所述排气压力、所述吸气压力和所述过冷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判断空调存在冷媒泄露或灌注量不足的故障;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室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所述排气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所述吸气压力小于第四预设压力且所述过冷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
或者,所述室外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五预设温度、所述排气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所述吸气压力小于第四预设压力且所述过冷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
或者,所述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温度、所述排气压力小于第三预设压力、所述吸气压力小于第四预设压力且所述过冷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室外温度、空调的排气压力、空调的吸气压力和空调的过冷度前,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空调所在位置预设范围内的温度和空调的负荷;
当所述空调所在位置预设范围内的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或所述空调的负荷小于或等于空调的预设负荷时,获取室外温度、空调的排气压力、空调的吸气压力和空调的过冷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9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