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339.8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毅;吴珍珍;程诚;韩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求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林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有效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土壤过3mm筛孔,去杂质,加入碱溶液,放置功率为460‑500W的条件下微波处理6‑8min,得碱解溶液;接着加入浸提液,得混合液,采用氯化锶作为浸提液,氯化锶常用于提取土壤中的钙、镁,本发明的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使用氯化锶提取土壤中的铅,氯化锶与土壤中活动态铅发生置换形成稳定化合物,而使用的氯化锶浓度为1mol/L,1mol/L的高离子吸光度增强了Pb2+从带负电荷的土壤表面的解吸;由于葡萄糖溶液中的羟基基团对铅离子的吸引能力远大于其他重金属元素,所以葡萄糖溶液的引入,可以提高氯化锶提取的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滞留和沉积的载体,其污染种类按污染物的属性不同可分为无机物污染,包括重金属及碱类;有机物污染,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放射性污染,主要是化学肥料污染以及土壤生物污染等。其中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污染是当今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中的有效态铅,是指以离子状态吸附在带电荷的土壤胶体表面,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那部分铅。当有效态铅在农作物中含量较低的时候,它不会对植物造成明显的影响,容易使人们误食了吸收了有效态铅的农产品而引起中毒。而且当植物体中的有效态铅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容易造成植物中毒或者死亡,对植物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检测环境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利用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铅与作物生物有良好的相关性的性质来检测和评价土壤有效态铅的污染程度。目前,检测有效态铅的方法有:磁测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示波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双流腙比色法等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磁测法、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专利文献CN106770197B在2019年7月16日公开了一种土壤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该专利提供的土壤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性好和重复性高的优点,而且该检测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便于实现的好处,完全适用于土壤中的有效态铅的检测;但是该专利采用的火焰原子吸收法中的火焰为空气-乙炔火焰,该种火焰的测定的元素仅有30多种,测定元素较少。
因此,本技术领域人员提出了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检测稳定性强,检测效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土壤过3mm筛孔,去杂质,加入碱溶液,放置功率为460-500W的条件下微波处理6-8min,得碱解溶液;接着加入浸提液,得混合液,称取5-10g土壤样品置于250mL聚四氟乙烯离心杯中,分别加入1mol/L氯化锶溶液25mL和0.5mol/L的葡萄糖溶液25mL,使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后经离心机离心处理,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后制得浸提液,用浓度为2%的HNO3溶液定容至50mL;
S2、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为285nm,通带宽度为0.55nm,灯电流为3mA,火焰为氧化亚氮-乙炔火焰。
优选的,步骤S1中浸提液由以下组分组成:壳寡糖6-9份、氯化锶1-1.5份、氯化钙1-3份、葡萄糖1.5-2份和水25-28份。
优选的,步骤S1中的碱溶液的添加量为去杂质后的土壤重量的2.1-2.5倍。
优选的,步骤S1中的浸提液的添加量为碱解溶液的6-7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求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求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3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