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制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8322.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4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37 | 分类号: | C09D11/037;C09D11/101;C09D11/102;C09D1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发 功能 活性 颜料 紫外 光固化 油墨 制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制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使包含偶联剂和第一引发剂的混合反应体系发生接枝反应,之后向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加入颜料并继续反应,制得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包括如下组分: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光固化树脂、活性稀释剂、第二光引发剂、改性玻璃微粉、消泡剂流平剂。本发明制备的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在其固化时内部致密性大大提高,同时还提高了油墨层与基材之间的粘结性,不但有效解决了深色系油墨体系固化不完全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油墨的硬度和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制法与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于制备油墨或涂料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油墨,因其无挥发性溶剂,固化速度快、能耗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得到广大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深色颜料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在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紫外光固化时,因一部分紫外光被深色颜料吸收而造成能量浪费,导致紫外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因此,油墨固化速度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油墨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速度慢而影响涂层品质。
为了克服深色系光固化油墨固化速度慢,表面氧阻聚的缺点,就要求对深色系油墨从配方到材料上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调整和改性,以提高其固化效率和固化质量。专利CN108192413A中公开了一种快速UV光固化油墨及其应用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由复合光引发剂制备DI专用油墨的案例,解决了不能高效应用紫外光直接固化油墨的问题。专利CN108841235A中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氧阻并提高光固化油墨表面固化程度的组合物及应用,该发明采用含有机硅流平剂和巯基的硫醇组合物,提高了油墨交联度,进而提高了附着力和感光性以及抗蚀性等性能,但此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巯基和硫醇组合物有极大的刺激性气味,很容易引起人体不适。因此,开发一种快速光固化的深色系油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制法与应用,不但有效解决深色系油墨体系固化不完全的问题,大大提高深色系光固化油墨的固化效率,而且大大提高油墨的硬度和耐磨性,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使包含偶联剂和第一引发剂的混合反应体系于40-60℃反应5-10h,之后向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加入颜料,并于40-60℃继续反应3-5h,制得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方法制备的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所述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包括颜料以及包覆于颜料表面的光引发功能层,所述光引发功能层由接枝第一光引发剂的偶联剂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于制备油墨或涂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其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的如下组分:前述的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5-10wt%、光固化树脂20-40wt%、活性稀释剂40-60wt%、第二光引发剂3-10wt%、改性玻璃微粉1-5wt%、消泡剂1-5wt%、流平剂0.1-0.5wt%。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所述光固化树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均匀,之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第二光引发剂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然后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改性玻璃微粉分散均匀形成第二混合物,最后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所述光引发功能活性颜料,再经分散、研磨处理,获得所述深色系紫外光固化油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