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099.1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晴;曹旭;涂刚;夏君;赵相美;周世强;邹银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车绿色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0;C02F101/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 52111 | 代理人: | 张佳佳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氟含氨氮含磷 废水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池、还原池、一体化净水器,以及与其配套的污泥处理系统、加药装置,各装置通过管道有序连接起来;反应池设置三格,采用折流连接,在反应池采用调碱剂和氧化剂进行协同作用,加快了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降低了药剂的消耗量,并且减少了污泥产量。主要针对中等或低浓度的氟氨氮总磷废水的处理,保证高效稳定的出水同时,减少药剂用量,缩短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中氟化物、氨氮、总磷的浓度较高,废水危害较大,含磷和氨氮的废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目前针对氨氮的去除采用的汽提吹脱法、膜分离法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处理浓水等缺点,而针对氟化物和总磷的去除有石灰法、膜分离法等,存在的问题是石灰投加量大、且无法处理氨氮,而且膜分离的浓水需要二次处理,所以研发一种工艺简单高效的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10489869.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调碱加双氧水加热,再加浓磷酸、加热蒸馏、母液加二氧化硅、再加入氨水中和后浓缩、最后通过离心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磷酸二氢铵晶体和清液,该方法针对的是高氟和高氨氮的处理,直接将废水中有用的氟和氨氮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复杂、回收成本较高、不适宜于中等或者低浓度的氟氨氮总磷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构筑物少、占地面积小、流程反应时间短、效果好、适用性强和污泥量少的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本发明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池、还原池、一体化净水器,以及与其配套的污泥处理系统、加药装置,各装置通过管道有序连接起来;
所述的反应池设有三格,分别为反应池一、反应池二、反应池三,每格之间连接采用折流结构;
所述的还原池为一格,与反应池三通过折流方式连接;
所述的一体化净水器分为旋流反应区、悬浮澄清区、中和区、过滤区;所述的旋流反应区为倒锥形,位于一体化净水器的底部,废水从底部切向进入旋流反应区进行旋流反应,在上升的过程中随着截面积的变大,流速逐渐减慢,是矾花形成和逐渐长大的区域,反应时间为10-15min;所述悬浮澄清区设置在旋流反应区的上方,所述的悬浮澄清区的罐体截面最大,此处向上流速达最慢,利于矾花在此堆积,并逐渐向中心筒运动,含大量絮体的污泥通过中心筒的排泥管进入污泥室,所述的污泥室设置在旋流反应区倒锥形外侧;所述的悬浮澄清区正上方设置有斜管,上清液不断上升,上升至斜管时,进一步阻隔絮体,进行固液分离,停留时间为3-5min;所述中和区设置在斜管上方,包括出水堰、水平进水层、水平出水层和中心连接管组成;在中心连接管处加入酸,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匀,使pH为6-9,所述的搅拌机转速为 120-200r/min;所述的过滤区通过出水管与中和区的水平出水层连接,所述的过滤区设置一体化净水器的底部,位于污泥室的外侧,使澄清中和后的水再经过滤料层深层过滤;
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设置在一体化净水器后,对一体化净水器的污泥室中污泥进行处理;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排泥阀、污泥管道、污泥池、污泥输送泵和压滤机;
所述的加药装置包括调碱剂加药装置、氧化剂加药装置、还原剂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和酸加药装置;所述的调碱剂加药装置、氧化剂加药装置设置在反应池一的进水口;所述的还原剂加药装置设置在还原池的折流入水口,所述的絮凝剂加药装置设置在还原池的折流出水口;所述的酸加药装置设置在一体化净水器的中心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车绿色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车绿色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