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学步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6977.6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0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闫向洲;潘冬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冬桂 |
主分类号: | A47D13/04 | 分类号: | A47D13/04;A47D15/00;A47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4100 甘肃省张掖***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学步 | ||
一种学步车,属于幼儿用品,解决胯下安全带对骨骼的扭伤和腋下安全带使用不方便等问题;由脚轮、底圈、撑杆、上圈、托环、托环内衬、弹簧构成学步车;脚轮为普通万向轮,底圈上设置有脚轮螺母和撑杆底座;撑杆底座上设有紧缩开口、紧缩卡;上圈上设置有撑杆上座和弹簧挂孔,脚轮安装在底圈上,撑杆的螺纹端旋入撑杆上座内与上圈连接,撑杆的另一端插入撑杆底座内,再旋紧底座紧缩卡上的紧缩螺杆,使底圈和上圈连成一体;圆柱形托环上设有弹簧挂孔和内衬系孔;上圈与托环通过弹簧连接起来,柔性材料制成的托环内衬放置在托环内,幼儿在托环内受到托环柔软的腋下扶助和托举力,并且可以任意转动,避免学步过程中骨骼受损,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学步。
技术领域
属于幼儿用品,尤其涉及幼儿学步辅助用品。
背景技术
已有的幼儿学步车在设置“扶”件的同时配合胯下安全带承托和(或)腋下安全带提悬的措施保障安全;其中,胯下安全带除了限制幼儿转动的弊端,还被证实容易对幼儿骨骼造成损伤;腋下安全带的设置除了使学步车整体庞大外,装、卸安全带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对幼儿的上肢活动构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幼儿放在一个周长大于幼儿胸围6厘米至12厘米的由弹簧控制的腋下托环内,腋下托环对幼儿产生柔软扶助和托举,帮助幼儿学步,从而解决已有学步车的弊端,给出一种全新的学步车方案。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脚轮、底圈、撑杆、上圈、托环、托环内衬、弹簧构成学步车;其特征是:所述脚轮为转椅所用普通万向轮,所述底圈为环形圈,所述底圈上设置有脚轮螺母和撑杆底座;所述脚轮螺母为固定在底圈上的普通螺母,所述撑杆底座是固定在底圈上的一段圆柱筒,圆柱筒的中轴线与底圈所在平面的夹角在65°至85°之间,所述撑杆底座上设有紧缩开口,在撑杆底座的紧缩开口部位安放底座紧缩卡,通过底座紧缩卡上的紧缩螺杆放开或紧缩开口;所述上圈为环形圈,上圈上设置有撑杆上座和弹簧挂孔,所述撑杆上座是固定在上圈上的一段带有螺纹的圆柱筒,撑杆上座的中轴线与上圈所在平面的夹角在95°至115°之间;所述撑杆为一直杆,撑杆的一端设有与撑杆上座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脚轮通过底圈上的脚轮螺母安装在底圈上,撑杆的螺纹端旋入撑杆上座内与上圈连接,撑杆的另一端插入撑杆底座内,再旋紧底座紧缩卡上的紧缩螺杆,使底圈和上圈通过撑杆连成一体,并且通过撑杆旋入撑杆上座和插入撑杆底座的深度调节底圈和上圈的间距以适应幼儿不同的身高;所述托环为圆柱形环体,环体上设有弹簧挂孔、内衬系孔;所述弹簧的一端挂在上圈的弹簧挂孔上,另一端挂在托环的弹簧挂孔上,使上圈与托环连接起来;所述托环内衬是由富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的圆柱筒,设有内衬系带,放置在托环内,将内衬系带系在内衬系孔上与托环连接;托环内衬以不同的薄厚、不同的内径适应胸围不同的幼儿。
优选地,学步车设置5个脚轮、3个撑杆、5个弹簧。
优选地,托环的下沿和中围上分别设有弹簧挂孔,当每个弹簧的一端挂在上圈挂孔,另一端挂在托环下沿的挂孔时,适应身高较大的幼儿,当每个弹簧的一端挂在上圈挂孔,另一端挂在托环中围的挂孔时,适应身高较小的幼儿。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托环的弹簧连接方式使托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能柔性活动,使托环不仅在水平方向上给予幼儿柔软扶助,更能在竖直方向上给予幼儿柔软托举,更重要的是幼儿可以在托环内任意转动,托环对幼儿的扶助不会对幼儿的上、下肢和腰产生任何损伤;另外,在使用方法上,根据需要适当调高托环,使托环上沿略高于幼儿腋部,将幼儿放进托环后,托环从幼儿腋下给幼儿一个柔软的托举力,这样,幼儿在站立、行走、玩耍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托举而不容易产生疲劳,幼儿在学步车中玩耍的时间就可以延长,从而给家长腾出干家务活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学步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脚轮、2.脚轮螺母、3.底圈、4.撑杆底座、5.底座紧缩卡、6、撑杆、7.上圈、8.托环、9.撑杆上座、10.弹簧、11.托环内衬、12.内衬系孔。
图2为底圈结构示意图;图中2.脚轮螺母、3.底圈、4.撑杆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冬桂,未经潘冬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6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科妇科内检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活虫采集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