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防夹功能整车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6729.1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胜;李斌;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沐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42 | 分类号: | E05F15/42;E05F15/77;E05F15/695;B60J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功能 整车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玻璃防夹功能整车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无线遥控器,用于无线传输车窗开启或关闭指令;
遥控门禁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无线遥控器无线传输的车窗开启指令或关闭指令;
车身控制模块,与所述遥控门禁系统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遥控门禁系统传输的车窗开启指令向车窗防夹模块发送车窗玻璃上升指令,或根据所述遥控门禁系统传输的车窗关闭指令向车窗防夹模块发送车窗玻璃下降指令;
车窗防夹模块,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车窗玻璃上升指令或车窗玻璃下降指令,并根据上升指令或下降指令通过自身玻璃升降接口电路对升降电机纹波电流进行识别,完成车窗玻璃的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防夹功能整车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识别到的纹波电流判断在车窗玻璃上升过程中,所述车窗玻璃在防夹区是否存在阻碍;
若所述车窗玻璃在所述防夹区存在阻碍,则判定所述车窗玻璃夹到物体;控制夹到物体对应的车窗电机进行与当前状态相反的转动,使所述车窗玻璃执行下降;
若所述车窗玻璃在所述防夹区不存在阻碍,则判定所述车窗玻璃未夹到物体;控制未夹到物体对应的车窗电机继续保持当前状态下的转动,使对应的车窗玻璃继续执行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防夹功能整车跨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车窗玻璃顶部到车窗玻璃底部方向的4mm~200mm的区域设置为防夹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防夹功能整车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整车进行遥控设防,具体包括有:
通过无线遥控器对整车进行遥控设防;
车身控制模块判断整车是否满足设防条件;若满足所述设防条件,则车身控制模块通过串行通讯线对车窗防夹模块发送升窗指令,使所述车窗玻璃执行升窗,实现遥控升窗;若不满足所述设防条件,则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不向所述车窗防夹模块发送升窗指令;其中,所述设防条件包括整车的引擎盖、尾门/行李箱盖、左前门、左后门、右前门、右后门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
5.一种玻璃防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对车窗玻璃的控制指令,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使所述车窗玻璃执行上升或下降;
车窗防夹模块自身玻璃升降接口电路对升降电机纹波电流进行识别;通过识别到的纹波电流判断在车窗玻璃上升过程中,所述车窗玻璃在防夹区是否存在阻碍;
若所述车窗玻璃在所述防夹区存在阻碍,则判定所述车窗玻璃夹到物体;控制夹到物体对应的车窗电机进行与当前状态相反的转动,使所述车窗玻璃执行下降;
若所述车窗玻璃在所述防夹区不存在阻碍,则判定所述车窗玻璃未夹到物体;控制未夹到物体对应的车窗电机继续保持当前状态下的转动,使对应的车窗玻璃继续执行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防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车窗玻璃顶部到车窗玻璃底部方向的4mm~200mm的区域设置为防夹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防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检测刷直流车窗电机在磁极发生变化的信号,来判断电机转动的角度和圈数,从而判断当前车窗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防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检测电机电流的到顶或到底堵转特性来判断对应的车窗是否到顶或到底。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防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出对车窗玻璃的控制指令,包括有:
通过无线遥控器对整车进行遥控设防;
车身控制模块判断整车是否满足设防条件;若满足所述设防条件,则车身控制模块通过串行通讯线对车窗防夹模块发送升窗指令,使所述车窗玻璃执行升窗,实现遥控升窗;若不满足所述设防条件,则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不向所述车窗防夹模块发送升窗指令;其中,所述设防条件包括整车的引擎盖、尾门/行李箱盖、左前门、左后门、右前门、右后门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沐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沐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67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