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延时断电保证数据完整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05639.0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顺俤;叶建祥;方健安;林传明;张一航;方桂芳;李敏敏;黄晓枫;盛明;高强;谢华芳;郑金全;林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9/18 | 分类号: | G01R29/18;G01R1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手持 核相仪 延时 断电 保证 数据 完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延时断电保证数据完整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开关控制模块、与门、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输出分别给嵌入式系统模块、延时断电模块输送拨动开关位置信号;所述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与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与门输入端与变电站手持核相测试仪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关机时不立即断电,而是先保存系统数据,确保断电时不会擦写存储设备,延迟断电,保证数据完整性,防止误关机操作对系统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手持核相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延时断电保证数据完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广泛应用无线电压电流向量核查测试工作中。变电站手持嵌入式核相测试仪关机按键常使用单个轻触开关方式(如手机)或拨动开关方式(如玩具)。
单个轻触开关方式(即短按熄屏、长按关机)需要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实现,而手持核相测试仪中存在FPGA、DSP嵌入式ARM等多个子系统,该专用电源管理芯片难以管理测试仪内所有子系统电源。因此,子系统电源相对独立时,使用拨动开关方式可以简化硬件设计难度,关机后不耗电,可以完全切断电源,避免系统死机时无法响应软关机的问题。
但是,拨动开关方式存在操作逻辑的问题。即用户需要先软件界面操作关机,等待保存系统数据之后,再拨动开关断开系统电源。如用户忘记软件界面操作关机,而直接拨动开关断开系统电源,即断电时系统数据正擦除或者写入,可能会造成存储系统损坏,数据丢失,测试仪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延时断电保证数据完整的装置,能够实现关机时不立即断电,而是先保存系统数据,确保断电时不会擦写存储设备,延迟断电,保证数据完整性,防止误关机操作对系统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手持核相仪延时断电保证数据完整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开关控制模块、与门、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输出分别给嵌入式系统模块、延时断电模块输送拨动开关位置信号;所述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与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与门输入端与变电站手持核相测试仪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DC-DC模块、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拨动开关K1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2;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与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拨动开关的第一动触头分别与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的源极为测试仪系统电源输出端;第二场效应晶体管 Q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拨动开关的第二动触头分别与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端连接;拨动开关的第二动触头通过第三电阻R3与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嵌入式系统模块和延时断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与门的两输入端连;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2的栅极连;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2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气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采用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2采用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提供两路电源,包括待机电源和测试仪系统电源;所述电源模块经过DC-DC模块输出作为待机电源;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1输出作为测试仪系统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嵌入式系统模块由测试仪系统电源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5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