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科学级CMOS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4388.4 | 申请日: | 202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张艺浩;朱泽宇;蒋维捷;唐骐杰;曲文庆;张谦;贾明皓;张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3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张乾桢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科学 cmos 相机 性能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学级CMOS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用户界面模块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用户的输入以请求的形式发送到流程控制模块;步骤2、流程控制模块解析用户的请求,调用相应的测试脚本,通过调用均匀光源系统与待测相机的接口,控制待测相机与均匀光源系统,实现制冷、设置配置值、控制曝光强度与曝光时间,成像,并进行具体测试,包括FPN测试、暗电流测试、增益、噪声、响应线性度与满阱容量测试、坏点测试。本发明充分考虑到了科学级CMOS相机的特性,针对其性能指标设计了对应的测试流程,能够为科学级CMOS相机的测试提供一套完整的测试方案。在测试方案设计无误的前提下,测试流程能够自动执行,极为有效地降低了研发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科学级CMOS相机性能测试以及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是指一套能够完成科学级CMOS相机自动测试的测试系统。系统整体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来进行架构,并为科学级CMOS相机的不同性能参数测试设计了四套完整的流程,能够协助研发人员对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系统的判断,且通过测试系统实现了测试流程的自动化,能够极大降低研发人员的工作量。
背景技术
科学级CMOS相机在空间观测、生物学和高能物理学等科研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开发科学级CMOS相机时,研发人员需对相机进行测试,获得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据此对相机性能进行量化判断,判断相机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需求。由于相机的性能指标测量过程较为繁琐,且各项指标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此,虽然目前许多学者对科学级CMOS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与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但是尚没有一套能够对相机性能指标进行完整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科学级CMOS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对应的测试流程来对科学级CMOS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了测试流程的自动化。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控制设备的脚本,并在此基础上向上封装,能够通过用户界面模块来对测试进行配置,控制测试流程的进行,极大地减轻了相机研发人员的工作量,并能够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测试流程主要包括FPN(Fixed Pattern Noise,即固定模式噪声)测试、暗电流测试、增益、噪声、响应线性度、满阱容量测试以及坏点测试。这些指标会对图像的成图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低的FPN、低的暗电流、少的坏点数量、稳定的增益、低的噪声、好的响应线性度、符合标准的满阱容量对于高精度微光科学成像至关重要。
本发明设计了一套能够体现科学级CMOS相机性能的性能指标,并针对这些指标设计了相应的测试流程,实现了测试流程自动化。本发明将基于科学级CMOS成像系统的各个功能、性能相关指标综合成一些通用且可配置的测试流程,对FPN、坏点数量、增益、噪声等特性指标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实现了自动化设备控制与自动化数据处理。
测试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用户界面模块,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给用户,用户仅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控制相机或查询相关数据以及测试操控;
2.流程控制模块,用于测试配置值设置,相机制冷温度控制,测试光源控制,相机拍摄控制,数据处理,生成测试报告以及全自动性能测试;
3.测试流程模块,用于FPN测试流程、暗电流测试流程、增益、噪声、响应线性度与满阱容量测试流程、坏点测试;
4.设备控制模块,包括均匀光源系统控制与相机控制,均匀光源系统可调节相机拍照时的曝光强度与曝光时间,同时能够获得光源系统的光照强度,相机控制基于相机SDK完成对相机的各种控制,包括调节相机的目标制冷温度、拍照增益等参数。
所述测试流程模块能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FPN测试,暗电流测试,增益测试,噪声测试,响应线性度测试,满阱容量测试,以及坏点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4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缩短沼气发酵时间的新型容器
- 下一篇: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的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