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2882.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锁连;栗文义;陶军;王彪;徐宇;刘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6F30/20;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安丽艳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tds 多源异构 配电网 故障 仿真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包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数据库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以有效模拟多源异构配电网线路,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直观方便的进行模拟操作,并得到有效地测试数据,使得后续实际操作可以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策略研发过程中及系统投运前,需要大量实验来验证策略在不同线路拓扑、不同配网运行方式及各类型故障情形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相关性能指标。传统验证方法有:采取实际配电网验证实验和采用继电保护仪搭建测试环境。前者在真实配电网上运行策略系统进行验证,需耗费较大人力物力,且不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后者通过继电保护仪模拟故障,但是不能反映配电网真实的运行情况,且无法全面模拟配电网复杂的故障类型。
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但现有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在使用的时大多通过单处理器或单片机进行处理,因此在数据值较大时,极易出现延迟,进而影响故障维护,且在系统故障时大多无有效参照进行对比。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具备及时提醒、多处理器同时操作与快速反应等优点,解决了单处理器操作与数据接收处理缓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及时提醒,多处理器同时操作与快速反应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TDS的多源异构配电网故障仿真工艺及方法,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电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数据库的输出端电连接,数据库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压判断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断电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记录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数据输入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触发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仪。
优选的,电路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记录元件与数据交互元件,数据库包括数据对比模块与二级处理器。
优选的,报警模块包括信号灯与蜂鸣器,电压判断模块包括二级处理器与效验元件。
优选的,断电模块包括开关器件与效验原件,记录模块包括显示器与存储元件。
优选的,以电磁暂态计算理论为基础,采用多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方法,通过任务分配和通信技术,实现多源异构配电网的实时数字仿真,在RTDS平台模拟多源异构配电网的一次设备。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中央处理器在接受故障信号、电压数据后,进行判断并对数据库与电压判断模块进行上传;
(2)数据上传至数据库与电压判断模块后,即可通过二级处理器对数据判定是否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