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底部防护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1829.5 | 申请日: | 202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旺;刘粟涛;吴梦阳;陶晓晓;叶龙学;王显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15/20;B32B3/12;B32B7/12;B32B33/00;B60R1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泊松比 蜂窝 材料 底部 防护 结构 | ||
1.一种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底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防护组件和防护组件夹芯层;
所述基础防护组件包括上板(1)、底板(2)和用于固定防护组件夹芯层的固定结构;
所述防护组件夹芯层:包括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设置在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上的上面板(4)和设置在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下的下面板(5);
所述防护组件夹芯层通过上面板(4)和下面板(5)通过用于固定防护组件夹芯层的固定结构实现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主体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板,上板(1)为平板,上板(1)和底板(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上板(1)和底板(2)之间形成防护组件夹芯层的填充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和底板(2)的材质为高强钢,底板(2)的厚度比上板(1)的厚度厚1-3mm,上板(1)的厚度为6-10mm,所述底板(2)的折弯处用圆角进行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防护组件夹芯层的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2)上部两端的右槽钢(3)、左槽钢(8)和工字梁(7),所述工字梁(7)设置在底板(2)上部且位于右槽钢(3)、左槽钢(8)的中间;
所述右槽钢(3)和左槽钢(8)相对侧开槽,所述防护组件夹芯层包括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上面板(4)和下面板(5),所述防护组件夹芯层的上面板(4)和下面板(5)卡设在槽钢和工字梁的开槽内,所述防护组件夹芯层的高度等于右槽钢(3)、左槽钢(8)和工字梁(7)开槽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由多个内凹形六边形胞元规则排列而成,所述上面板(4)和下面板(5)的材质为铝合金,上面板(4)和下面板(5)的厚度为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槽钢(3)、左槽钢(8)和工字梁(7)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底板(2)连接,所述右槽钢(3)、左槽钢(8)和工字梁(7)的上端与上板(1)接触,所述下面板(5)上螺栓通过的区域设有开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蜂窝材料(6)与上面板(4)和下面板(5)胶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槽钢(3)、左槽钢(8)和工字梁(7)的竖壁上均匀设有减重孔;所述底板(2)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的平板,平板上均匀设有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和底板(2)形成的填充区域的高度为90-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18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车防碰撞预警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装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