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和口罩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0908.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武;王刚;郑云;张良;王卡;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36;B65G53/34;B65G53/52;A41H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废料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和口罩机,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包括废料箱、第一吸料管、第二吸料管、第一吸料器和第二吸料器,废料箱具有废料容纳腔,第一吸料管的第一端与废料容纳腔连通,第二吸料管的第一端与废料容纳腔连通,第一吸料器设置在第一吸料管上,第二吸料器设置在第二吸料管上。本发明的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具有废料回收效率高、吸引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料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和口罩机。
背景技术
口罩机在生产过程中,无纺布、熔喷布等物料在裁切后剩下的边角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大大影响车间生产环境。
目前,为了解决该问题,有一些口罩机上也会设置有口罩废料回收装置,但是现有的口罩废料回收装置一般都是由废料辊构成。因为料带呈带状,料带裁剪后在其两边缘形成两条带状的边角废料,因此设置废料辊,直接将废料卷绕在废料辊上,以完成废料的回收。该设置中,由于废料辊的承重能力有限,不能储存太多废料,需要频繁进行人工更换,废料回收效率低。而且,当废料辊绕满废料后,人工更换起来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口罩废料回收装置,该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具有废料回收效率高、吸引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口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口罩废料回收装置包括废料箱、第一吸料管、第二吸料管、第一吸料器和第二吸料器,所述废料箱具有废料容纳腔;所述第一吸料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料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料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料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吸料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料管上,所述第二吸料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料管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口罩废料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吸料管和第二吸料管,料带产生的两条废料分别由第一吸料管和第二吸料管进入废料容纳腔内,废料回收效率高。通过将第一吸料器设置在第一吸料管上,将第二吸料器设置在第二吸料管上,第一吸料器和第二吸料器均位于废料箱的外侧以便能够靠近待吸引的废料,进而对废料的吸力更大,吸引效果更好,能够快速地、彻底地将废料吸入到该废料容纳腔内,废料在第一吸料管和第二吸料管内进行输送时更不容易发生堵料,避免废料堆积,此外,因为第一吸料器和第二吸料器设置在废料箱的外侧,而不是废料箱的内侧,不占据废料箱内废料容纳腔的空间,进而提高废料回收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料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吸风口,所述第二吸料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吸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用于与供气设备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吸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吸料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料箱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料管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二吸料器串接在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之间,所述第三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料箱连通,所述第三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所述第四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口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设有第一管托,所述第四管段设有第二管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口罩废料回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废料箱的顶板上设有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和所述第二进料孔的每一者与所述废料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吸料管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进料孔相连,所述第二吸料管通过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进料孔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为透明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料箱包括箱体和门体,所述箱体设有出料口,所述门体在关闭所述出料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出料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