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8463.7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真;徐耀东;张强;杜玉山;田同辉;张洪波;许彦群;王玉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山 油藏 开发 后期 剩余 描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对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裂缝形成机理,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初步确定平面和纵向的潜力区分布;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确定油井产量变化规律和含水变化规律,初步确定油水运移规律;根据试井的结果描述油藏性质及储层的有效连通方向;通过建立双重介质模型并结合油水运移规律进行历史拟合,确定宏观剩余油的分布,寻找潜力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质研究、地震属性提取、开发动态分析、试井研究、数值模拟进行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实现了潜山加区块产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潜山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油藏快速水淹,导致含水高,但总体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现资源接替,需要对剩余油进行精确的描述,找准下步开发的潜力区。由于潜山油藏的特点,存在以下几个难点:第一是储集空间类型多样,裂缝发育程度复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地质认识难度大;第二是油藏开采特征复杂,井间差异大;第三是不同井型,不同工作制度下水淹程度变化大;第四是油气二次运移后,难以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因此,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不均,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差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CN105298484A,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描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确定目标区沉积相,细分目标区沉积规模;根据细分目标区沉积规模进行储层构型级次划分,确定目标区单砂体所对应储层构型;根据目标区取心井对应的储层构型岩电关系,建立目标区单砂体接触关系;根据建立的目标区单砂体接触关系,建立覆盖目标区的储层构型模型,确定覆盖目标区的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有效指导剩余油挖潜,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潜山现有的剩余油描述技术大多是借用了常规油藏的技术方法,目前还未有针对潜山油藏,尤其是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描述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后期由于含水上升导致水淹后油气二次运移,剩余油富集区难以准确描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质研究、地震属性提取、开发动态分析、试井研究、数值模拟进行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实现了潜山区块增加产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岩心观察确定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对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并对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
步骤2.研究裂缝形成机理,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初步确定平面和纵向的潜力区分布;
步骤3.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确定油井产量变化规律和含水变化规律,初步确定油水运移规律;
步骤4.根据试井的结果描述油藏性质及储层的有效连通方向;
步骤5.进行历史拟合,确定宏观剩余油的分布,寻找潜力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步骤1中,通过分析潜山内孔、缝、洞的发育程度和比例,确定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在步骤1中,对于裂缝系统,确定裂缝走向及组系特征及裂缝角度、裂缝密度、裂缝宽度、充填性质等特征;对于孔洞系统,描述孔洞密度、孔洞直径、分布特点等特征,并最终得到储层的发育规律。
在步骤2中,通过分不同地层段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分析这些属性与储层的相关性,找出相关性最好的属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4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