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7347.3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丁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橙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5B43/00;F25B37/00;F25D3/00;F24S23/30;F24S30/425;F24S25/632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322306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太阳 热能 驱动 蓄能 制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该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太阳能供热: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收集太阳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热能,汇聚太阳的热能液体冷媒介质中,将液体冷媒介质温度升高;本发明通过在集热箱的顶端安装有透明玻璃,透明玻璃密封于储液槽的顶部,通过透明玻璃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使聚焦后的太阳光的热能更大程度被储液槽内的液体冷媒介质吸收,液体冷媒介质通过吸收升热,产生带有制冷剂组分的制冷剂蒸汽,积留在液体冷媒介质表面,通过透明玻璃避免制冷剂蒸汽向外部扩散,进而提高制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制冷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太阳热能驱动的吸收制冷技术,另一种为太阳热能驱动的吸附制冷技术。对于采用太阳热能驱动的吸收制冷系统,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太阳能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循环水,然后循环水再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的能量间接转换方式。循环热水一方面需要消耗循环泵功,能量间接转换方式增大了换热温差,导致太阳能集热器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难以采用显热或潜热蓄能技术来储存收集到的富裕的太阳能量。这样,制冷系统在太阳辐射能量不足时不能继续工作,制冷系统内必须考虑设置常规能源来驱动制冷机。导致太阳能驱动的制冷系统复杂,价格昂贵。
对于采用太阳热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目前采用的方法基本与吸收制冷系统一样。即,仍采用循环热水的能量间接转换方式,所产生的问题与吸收制冷系统相同。如果太阳热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采用蓄能循环的工作方式,制冷系统只能作间隙工作。
现有的,专利号CN200910012717.7公开了一种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利用太阳热能驱动制冷、空调系统并进行能量储存。该太阳能驱动的蓄能制冷工作原理是由太阳能直接加热工作溶液,使工作溶液作自然循环并将制冷剂分离出来,工作溶液和制冷剂分别储存在各自的储罐内;当用户需要冷能时,将溶液储罐内的工作溶液和制冷剂储罐内的制冷剂分别引入吸收器和蒸发器,将储存的制冷潜能转换成所需的冷能。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利用太阳能直接加热工作溶液并储存转换后的制冷潜能,使得太阳能不足时,制冷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简化太阳能制冷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特别适用于太阳能丰富地区的制冷、空调应用。
现有的,上述专利公开的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在实际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不足之处在于:
一、太阳光是发散型地照射在地球的表面上,而太阳光在照射在地面上时又受到天气的影响造成太阳热能不足,使得太阳能集热器在实际吸收太阳热能时效率低下,对工作溶液生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解决太阳光是发散型地照射在地球的表面上,而太阳光在照射在地面上时又受到天气的影响造成太阳热能不足,使得太阳能集热器在实际吸收太阳热能时效率低下,对工作溶液生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利用太阳产生的热能进行蓄能制冷并储存,该聚光太阳热能驱动的蓄能制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太阳能供热: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收集太阳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热能,汇聚太阳的热能液体冷媒介质中,将液体冷媒介质温度升高;
S2,气化储存:步骤S1中经太阳热能加热升高的液体冷媒介质受热后产生制冷剂组分的制冷剂蒸汽,积留在液体冷媒介质表面,在太阳能集热装置内形成气流两相流动并流出太阳能集热装置进入冷媒介质储存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橙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橙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7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育种方法
- 下一篇: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