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885.0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秀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J7/043;B60J7/057;B60R16/033;H02J7/35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顶 太阳能 百叶 天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光伏板领域,该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安装在车顶本体上。包括框架、两组光伏板、两个驱动机构和伸缩的遮阳板。框架与车顶本体连接,框架内设有透光区域。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设有隔热板,所述收纳腔通过隔热板分成上下腔室。两组光伏板分别设在两个上腔室内。该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根据光伏在光照效果越好时产生的热量越高,令气体仓内空气受热膨胀,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在通过磁铁活塞、磁铁圈和接触开关配合,使得汽车天窗在一天中光照猛烈的情况下自动将天窗透光区遮住,使汽车天窗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避免在行车过程中驾驶者手动操作而造成分心。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8月19日,申请号为CN 201910762567.5,发明名称为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十分受人喜爱。随着节能环保逐渐受人重视,新能源汽车相应产生。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天窗,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可实现向后平移,以使天窗完全打开,或者天窗面板后侧向上翘起,使车内空气在行驶过程中,被汽车上部的气流吸取,以实现通风效果。在汽车天窗种类中包括用于光伏的汽车天窗。
如在中国专利网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汽车天窗结构”,专利号为201810042800.8。上述装置将天窗玻璃两端嵌入橡胶内,并与天窗主壳接触,在将太阳能板与传动柱连接,并使太阳能板与太阳能底板固定,通过工作人员运行微型电机,使动力柱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传动柱伸缩,令太阳能板移动,使太阳能板收放改变透光性。
但上述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述装置中天窗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仍需要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控制,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手动操作汽车天窗结构,既增加了驾驶员的负担,同时可能造成驾驶员分心。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一般的新能源汽车用的光伏汽车天窗,结构相对简单,仍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天窗,增加了驾驶员的负担,同时可能造成驾驶员分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顶太阳能百叶天窗及其使用方法,安装在车顶本体上。包括框架、两组光伏板、两个驱动机构和伸缩的遮阳板。框架与车顶本体连接,框架内设有透光区域。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设有隔热板,所述收纳腔通过隔热板分成上下腔室。两组光伏板分别设在两个上腔室内。两个驱动机构与两组光伏板一一对应。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在两个下腔室内。所述驱动机构上端穿过隔热板与光伏板接触。框架内侧对称连接有两个电池仓。遮阳板设在两个电池仓之间,所述光伏板工作产热后遮阳板两端伸长将透光区域遮住。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电池仓连接,电池仓用于控制遮阳板工作。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体仓、导热部、导管、磁铁活塞、磁铁圈和接触开关。气体仓设在光伏板的一侧,气体仓内充有空气。导热部设在气体仓一侧,导热部与光伏板接触。气体仓下端延伸至隔热板下方。气体仓下端与导管连接,导管设有横向的直线段。磁铁活塞设在导管直线段内,磁铁圈与磁铁活塞对应布置,磁铁圈设在导管直线段外。接触开关设在导管远离气体仓的一端。气体仓内气体受热后磁铁活塞带动磁铁圈向接触开关移动,磁铁圈用于和接触开关接触,接触开关与电池仓连接。
所述电池仓内连接有单片机,单片机下方设有蓄电池,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接触开关电性连接,单片机用于控制遮阳板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秀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秀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