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设备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6447.4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耀文;赵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杜启杰;汪治兴 |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正压 测试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设备,包括:设备机架,带有调压阀和时间继电器的供气调气单元,包括限速阀、电磁阀及感应器的保压气路,带有压板和手动阀的快速夹组件,带有吸嘴连接部的气嘴;还公开了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方法,包括开机、安装烟弹、压烟弹、加压保压、取件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多条保压气路和气嘴,可同时对多个烟弹提供气密性正压测试,从而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快速夹组件能够将各测试烟弹快速夹紧辅助固定并且还可以将烟弹进行完全密封,提升测试中的安全性;气嘴中的吸嘴连接部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与多种型号的烟弹吸嘴相兼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香烟的危害逐渐被大众所认知,电子烟已经越来越被吸烟消费群体所接受,并逐渐扩大着市场占有率。电子烟的本质是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主机与烟弹(也称雾化器)进行连接,主机中的电池提供电能使烟弹中的发热体发热,将油仓中的油雾化,从而产生气溶胶供使用者进行吸入。
由于烟弹的油仓中存有烟油,并且与吸嘴相连通,因此对于烟弹的气密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又由于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油仓中的烟油受热雾化,使空气膨胀,因此在油仓会产生一个正压。在产品出厂时,需要对油仓的气密性进行正压测试;现有的正压测试设备只有单一工位或双工位,且设备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设备及方法,从而克服现有的正压测试设备工位少,设备成本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弹气密性正压测试设备,包括:设备机架、供气调气单元、保压气路和快速夹组件,所述供气调气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保压气路共设至少两条,所述保压气路包括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每个所述第二进气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端设有气嘴,从所述第二进气端到所述第二出气端依次设有限速阀、电磁阀和感应器;所述快速夹组件包括可活动的压板和与所述压板连接的手动阀,所述手动阀能够驱动所述压板向所述气嘴靠近以及远离。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快速夹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其设于所述设备机架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导杆;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压板通过所述通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套在所述导杆上。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动阀包括:
阀座,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推杆,其包括相对的推杆第一端和推杆第二端,所述推杆第一端和所述推杆第二端之间设有推杆中段,所述推杆第一端与所述阀座铰接,所述推杆第二端设有手柄;
驱动杆,其包括相对的驱动杆第一端和驱动杆第二端,所述驱动杆第一端与所述推杆中段铰接;
弹簧杆,其包括相对的弹簧杆第一端和弹簧杆第二端,所述弹簧杆第一端到所述弹簧杆第二端的距离能够弹性收缩,所述弹簧杆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第二端铰接,所述弹簧杆第二端与所述压板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板上设有密封胶垫。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气调气单元设有调压阀和时间继电器。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时间继电器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嘴包括第三进气端和第三出气端,所述第三进气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气端设有吸嘴连接部,所述吸嘴连接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吸嘴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吸嘴连接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设有吸气通孔。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嘴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包括相连通的气道第一端和气道第二端,所述气道第一端与所述吸气通孔相连通,所述气道第二端从所述第三进气端向外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