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6422.4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侯天录;谈生磊;朱小斌;张金旭;黄文磊;李岳;郭靖宇;马育林;刘亚龙;张红强;弓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 代理公司: | 西宁工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2 | 代理人: | 沈耀忠 | 
| 地址: | 810600 青海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工作 井盖 开启 专用工具 | ||
一种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涉及电力电缆运检技术领域,其结构为:该发明由操作部件和支撑部件组成,操作部件主要由长手柄、短手柄、辅助弹簧组组成,支撑部分主要由三条横向支撑臂、三条侧向支撑臂组成,且呈三角椎体形状,操作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通过两个同芯杆连接。在自然状态下,支撑部件中横向支撑臂和侧向支撑臂为收起状态,以便穿过电缆工作井盖的孔洞,通过操作长、短手柄,使横向支撑臂和侧向支撑臂为张开状态,贴紧电缆工作井盖内侧,从而提起井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该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可以在不损伤电缆工作井盖的同时方便高效的开启电缆井盖,并大大降低人员的作业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运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由于电缆入地工程进程的加快,电缆排管工作井、电缆隧道工作井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当前工作井盖大多数属于普通的球墨铸铁井盖或环氧树脂型井盖,其重量大且没有设置专用的开启井盖装置,开启工作井盖是个很费力的工作。在日常运维巡视中,通常采用撬杠开启,其缺点一是井盖设计通常是与底座紧密接触的,撬杠很难找到一个翘起井盖的支点,往往会造成井盖损坏;其缺点二是在翘起的过程中,撬杠容易发生侧滑,人员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其结构为:所述操作部件由长手柄(1)、短手柄(2)、辅助弹簧(4)组成,所述支撑部件由三条横向支撑臂(7)和三条侧向支撑臂(10)组成,并且呈三角椎体形状,所述长手柄(1)与同芯杆B(9)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短手柄(2)与同芯杆B(9)活动连接,所述长手柄(1)与短手柄(2)之间设置有辅助弹簧(4),所述同芯杆B(9)为一空心管,其上部与短手柄(2)活动连接处设有槽口,内部设置有同芯杆A(5),所述同芯杆A(5)一头通过连接销C(3)与短手柄(2)固定连接,另一头通过连接销A(6)与横向支撑臂(7)铰接,所述横向支撑臂(7)的另一头通过连接销A(6)与侧向支撑臂(10)铰接,所述侧向支撑臂(10)的另一头通过连接销B(8)与同芯杆B(9)下部铰接,所述同芯杆B(9)中部和下部圆周向开有槽口,电缆工作井盖(12)上设有井盖孔洞(11)。所述同芯杆A(5)为刚体或为软体。所述井盖孔洞(11)大于同芯杆B(9)的外径。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该发明由操作部件和支撑部件组成,操作部件主要由长手柄、短手柄、辅助弹簧组组成,支撑部分主要由三条横向支撑臂、三条侧向支撑臂组成,呈三角椎体形状,操作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通过两个同芯杆连接。在自然状态下,支撑部件中横向支撑臂和侧向支撑臂为收起状态,以便穿过电缆工作井盖的孔洞,通过操作长、短手柄,使横向支撑臂和侧向支撑臂为张开状态,贴紧电缆工作井盖内侧,从而提起井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该电缆工作井盖开启专用工具,可以在不损伤电缆工作井盖的同时方便高效的开启电缆井盖,既显著提高了电缆工作井盖的开启效率,又大大降低人员的作业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张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三角椎体支撑部件使用状态图;
图中:1、长手柄,2、短手柄,3、连接销C,4、辅助弹簧,5、同芯杆A,6、连接销A,7、横向支撑臂,8、连接销B,9、同芯杆B,10、侧向支撑臂, 11、井盖孔洞,12、电缆工作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