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5218.0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新;王福生;张毅;邓绍平;卓越;张纪元;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725 | 分类号: | C07K14/725;C07K16/28;G01N33/68;C40B40/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冠状 病毒感染 外周血 tcr 标志 及其 检测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该标志物包括序列SpecSeq1‑100所示蛋白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只需要采取少量外周血,提取RNA,通过对样本的处理建立免疫图谱文库,再经过高通量测序和TCR数据分析,首先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周血中特征性TCR序列,然后将待测样本测试结果与该特征性TCR序列比对,从而确定是否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发明能够同时比较巨大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异性TCR序列,相比单独检测一种或几种标记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诊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染性强、危害大、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千万人,导致50万人死亡。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主要有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IgM和IgG检测、双肺CT。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依赖PCR扩增反应,可以从待检样本中检测出是否有病毒核酸基因,因此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标准。血清学IgM和IgG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病毒感染后体液免疫反应。血清学IgM和IgG抗体检测是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IgM抗体阳性,表明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一般新冠病毒感染后5-7天,人体会产生病毒抗原特异性IgM抗体反应,但IgM抗体反应维持时间短,很快就消失了。新冠病毒感染后10-15天,人体会产生病毒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反应。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在血液中保持很长时间。IgG抗体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但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产生IgM或者IgG抗体。
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两类细胞。B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BCR识别抗原,后期BCR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时,表达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T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TCR识别抗原。BCR和TCR的多样性是建立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基础。BCR多样性的理论值是1018,TCR多样性的理论值是1014。在各种疾病中,随着不同的抗原刺激,BCR和TCR的多样性或者表达水平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利用BCR或者TCR高通量测序结果可以追踪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毒感染人之后,人体最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T细胞反应。从病毒感染人的第二天起,就有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第四天以后才会有B细胞反应,产生IgM抗体;第十天以后才会产生IgG抗体。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主要有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IgM和IgG检测、双肺CT。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核酸检测由于取样的限制,会有30%-40%的假阴性,就是检测不出病毒核酸。血清学IgM和IgG检测依赖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病人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反应。新冠病毒感染后需要有持续的病毒抗原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反应。而双肺CT检测需要病人已经有了肺部损伤,发生了病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包括序列SpecSeq1-100所示蛋白中的至少一种,如表1所示:
表1标志物序列
进一步地,标志物的蛋白序列为SpecSeq1-100所示的序列经取代、缺失和/或替换一个或多个碱基后,能表达相同功能的蛋白。
上述的标志物在制备检测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5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