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预警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4752.X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岳久;罗棋;易威;李相俊;徐少华;汪湘晋;马瑜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89;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短路 全过程 跟踪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预警方法,包括:S1、通过基于RCC算法或SOC差异算法的内短路检测算法进行内短路阻值的检测;S2、通过该电池的阻值的变化,确定电池的故障级别;S3、计算阻值变化率,计算公式为:其中,t0表示内短路某一时期内首次检测到短路阻值的时刻,tn表示该段时期内第n(n1)次检测完成的时刻;R(t0)和R(tn)分别表示该时刻下对应的内短路阻值;S4、根据步骤S2中对应的故障级别设置相对应的级别预警。根据本发明,该方法适用性高,适用于内短路全周期演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实用性强,可以针对不同工况和不同时期的内短路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故障诊断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内短路是电动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电池的过充过放,高温以及老化等均可能引起内短路。
内短路初期电热特征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如果不能在内短路初期及时做到内短路状态的跟踪监控,发展到末期则有可能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因此,需要根据适当的方法对电池进行内短路的有效检测,并对内短路阻值实时跟踪监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抑制电池状态的恶化,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的一些专利仅仅针对某种特定工况或者内短路的某一时期进行检测和诊断,由阻值大小判断其严重程度。而电池内短路是一个随时间演化的长周期过程,实际上还应该包括阻值变化率共同确定故障等级,实现对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及预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预警方法,该方法适用性高,适用于内短路全周期演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实用性强,可以针对不同工况和不同时期的内短路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电池内短路全过程的跟踪预警方法,包括:
S1、通过基于RCC算法或SOC差异算法的内短路检测算法进行内短路阻值的检测;
S2、通过该电池的阻值的变化,确定电池的故障级别;
S3、计算阻值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t0表示内短路某一时期内首次检测到短路阻值的时刻,tn表示该段时期内第n(n1)次检测完成的时刻;R(t0)和R(tn)分别表示该时刻下对应的内短路阻值;
S4、根据步骤S2中对应的故障级别设置相对应的级别预警。
优选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当检测到内短路阻值时,故障级别为初级;
S12、到内短路中期,阻值较小,其短路电流和产热功率增大,产热不能及时排出,演化过程逐渐加速,其故障等级为中等级别;
S13、到内短路末期,发展过程极为迅速,热失控几乎已不可避免,此时为最高级别故障。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根据阻值变化率在内短路所处时期设定不同的阈值,不同时期阻值的绝对变化量的严重程度不同,在内短路初期设为1欧/h,记为B1;
S32、在内短路中期设为0.1欧/h,记为B2。
优选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如果阻值处于内短路初期,但阻值变化率不超过B1时,此时认为发生了无演化趋势的微短路,为1级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47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