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箱的钻孔系统及其散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94427.3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6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福;戴思聪;石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侨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00;B23Q11/10 |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刘亚竹 |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主轴 钻孔 系统 及其 散热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箱的钻孔系统及其散热方法,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控制主轴箱移动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机架上且通过升降模块控制升降并用于对主轴箱进行开口的钻孔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具有供所述钻孔装置的输出端活动的散热腔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散热腔的散热本体、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散热本体内的冷却腔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本体外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循环口和出液循环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稳定、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轴箱钻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箱的钻孔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主轴箱,是机床中最主要的组成部件,其主要用于布置机床工作各个传动零件和附加装置,由此,在主轴箱的加工时,通常会需要对其进行开孔,以确保其使用;
然而,目前对主轴的钻孔装置(或系统)在对主轴箱进行钻孔后,钻头因持续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钻头长时间处于高温的工作状态下,极易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
不仅如此,现有在对主轴箱进行开孔完毕后,会有大量的铁屑吸附在钻头上,使得钻头长时间都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即:由于钻头上残留大量的杂质,因此会导致钻头的损耗增高),不仅影响钻孔的效率以及精度,严重的还会导致钻头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箱的钻孔系统及其散热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现有的钻头上含有大量杂质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箱的钻孔系统,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控制主轴箱移动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机架上且通过升降模块控制升降并用于对主轴箱进行开口的钻孔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具有供所述钻孔装置的输出端活动的散热腔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散热腔的散热本体、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散热本体内的冷却腔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本体外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循环口和出液循环口。
优选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腔内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本体顶端且具有供所述钻孔装置输出端活动的开口的基板、若干组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以所述开口为中心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散热口、具有若干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且各输入端与各组散热口连通的抽气装置以及若干个中空设置且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散热腔壁上且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翅片,各翅片内部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且各翅片的另一端均弯曲朝向各组散热口方向延伸。
优选为:所述散热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至少设有一个凹陷设置的容纳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储气体、设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并用于挤压所述储气体的挤压板、用于控制所述挤压板活动的驱动模块、与所述储气体连通且输出端自冷却腔穿过并位于散热腔内的出气管以及与所述储气体连通且输入端位于散热腔外的进气管。
优选为: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散热本体上的主板、设于所述主板上且径向延伸并与各挤压板一一对应的滑动槽、通过驱动轴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挤压板连接的推动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轴在滑动槽内活动并带动推动部活动的控制单元。
优选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控制各驱动轴的控制器以及用于向各控制器发送执行命令的控制部;其中,各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并形成独立模式和同步模式,在独立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向各控制器发出执行命令,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各驱动轴活动;在同步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向任意控制器发出执行命令并控制对应的驱动轴活动,通过该控制器向其余控制器发出基于该执行命令的信号,其余控制器基于该控制器的信号控制各驱动轴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侨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侨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4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