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色素兔模型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1676.7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钰娇;陈大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A61K49/00;A23K20/158;A23K20/163;A23K20/168;A23K50/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脂高糖 饮食 诱导 干性 年龄 相关性 黄斑 变性 色素 模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色素兔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眼科疾病动物模型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在青紫蓝兔维持饲料中添加重量比10%的猪油、35%的蔗糖和0.5%的胆固醇,持续饲喂青紫蓝兔24周。本发明的方法仅需饮食控制,即可使动物产生了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症状,简单便捷,易于产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科疾病动物模型领域。
背景技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发达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盲的首要病因。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AMD也已成为重要的致盲性眼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一直是眼科临床工作的重点及难点。AMD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为干性(萎缩性)和湿性(渗出性)AMD,前者以早期的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和晚期累及黄斑中心的地图样萎缩为特征;后者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特点。干性AMD后期还也能进展为湿性AMD,严重损害患者视力,临床上约90%的患者为干性AMD。虽然目前对于湿性AMD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如抗VEGF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干性AMD,迄今仍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此外,由于医学伦理的限制,多数对AMD在视网膜脉络膜结构、功能及生化方面的研究不能直接以人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标本来源困难,干性AMD成为AMD研究的瓶颈,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来指导其研究,通过模拟人干性AMD的结构、功能及代谢特征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以期阻止或者延缓干性AMD进程。
目前的干性AMD动物模型主要有基因敲除模型、药物诱导模型、光损伤视网膜模型等。
转基因/基因编辑模型主要针对于AMD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敲除(例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2、载脂蛋白E),但其周期长,成模率低,对人员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应用。
药物诱导模型是通过眼注射碘酸钠、聚乙二醇等药物,对人员技术要求高,且容易导致视网膜发生不可逆的急性损坏,不适合AMD模型研究。
光损伤模型是用蓝光照射动物,光线入眼后可诱发视紫红质、脂褐素等感光分子产生活性氧,导致感光细胞外节盘膜的脂质过氧化,诱导感光细胞凋亡,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该方法需要精准可控的蓝光发生装置,对设备有较高要求。
上述主流方法存在周期长、对人员设备要求高或对动物伤害过重等问题,不利于产业化应用。
在动物日常饮食中额外添加脂肪和糖(即“高脂高糖饮食”),曾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干性AMD造模方法。发明人使用高脂高糖饮食并不能诱导所有的动物产生干性AMD症状。发明人前期用8-13岁雄性老年恒河猴作为对象,发现喂养18-24月后,均未见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显著改变,即无法成功造模。CN107787912A公开了一种干性AMD造模方法,是将蔗糖、猪油、胆固醇、胆酸盐按质量比5~15∶5~15∶0.5~1.5∶0.1~1.0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备成半流质膳食,通过鼻饲管每天灌注一次(该配方必须人工灌注,否则猴子在摄入一定量饲料后就不再摄入),每天灌注9.2~17.2g/kg体重,持续15个月。其周期长,人工灌注操作繁琐,不适用于产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干性AMD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性黄斑变性色素兔模型的构建方法,它包括:
使色素兔每天摄入8~18g猪油、33~55.5g蔗糖和0.3~1.05g胆固醇,持续12~30周。
进一步的,所述构建方法包括:
使色素兔每天摄入10~15g猪油、35~52.5g蔗糖和0.5~0.75g胆固醇,持续12~30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陈皮连翘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运动辐射中心聚热式热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