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1278.5 | 申请日: | 202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邹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思良 |
主分类号: | B60L50/64 | 分类号: | B60L50/64;B60L3/00;B60L58/26;B60H1/14;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7;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底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所述底盘顶端等距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活动卡接有电池组监测与防护机构;所述底盘顶端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散热与能源利用机构;所述底盘底端中部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线收束机构;所述底盘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安装槽内部嵌入安装有电池盒,本发明设置了电池组监测与防护机构,通过电池盒对电池组进行分隔放置,避免电池组之间产生影响,从而在部分电池组损坏时,其他电池组依然可以对汽车进行供电,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同时当电池组内部的因电池温度过高产生膨胀,形成鼓包时,推动顶针,使顶针和支撑板配合,推动固定杆上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池组因为温度升高,出现膨胀鼓包的现象,不及时进行检修更换,容易造成电池组的燃烧,损坏新能源汽车,从而发生危险事故,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池组因为温度升高,出现膨胀鼓包的现象,不及时进行检修更换,便容易造成电池组的燃烧,损坏新能源汽车发生危险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端等距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活动卡接有电池组监测与防护机构;
所述底盘顶端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散热与能源利用机构;
所述底盘底端中部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线收束机构;
所述底盘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减震机构;
所述电池组监测与防护机构包括顶板、气体箱、分隔板、电池盒、底座、密封块、固定框、电池组、支撑弹簧、电池座、圆槽、连接筒、固定杆、橡胶塞、横板、固定杆、支撑板、顶针、盖板、撞块、触碰开关和电磁阀;
所述安装槽内部嵌入安装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顶端对应电池盒内壁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电池盒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填装有电池组,所述底座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池座,所述电池盒顶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所述底盘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气体箱,所述气体箱内壁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气体箱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外端与圆槽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筒内壁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中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对应电池组位置处均匀固定连接有顶针,所述固定杆外端对应气体箱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撞块,所述分隔板底端对应撞块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触碰开关,所述气体箱外端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了电池组监测与防护机构,通过电池盒对电池组进行分隔放置,避免电池组之间产生影响,从而在部分电池组损坏时,其他电池组依然可以对汽车进行供电,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同时当电池组内部的因电池温度过高产生膨胀,形成鼓包时,推动顶针,使顶针和支撑板配合,推动固定杆上升,使固定杆将盖板推起,解除了对连接筒的密封,使气体箱内部的惰性气体进入电池盒内部,进而通过电池盒内部充斥的惰性气体,提前对电池组中鼓包的电池进行保护,使电池组在温度过高而要燃烧之前便能够对其进行预防,以此来降低电池组燃烧的概率,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电池组不受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思良,未经邹思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阻燃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活塞式空压机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