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9455.6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蒋秀凡;俞登勇;马永真;赵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19/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摩擦 磨损 试验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包括机架组件、测试组件与负荷加载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主轴(8)、夹具底座(3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固定在机架组件上并与主轴(8)传动连接,所述主轴(8)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固定在机架组件上,且主轴(8)底部固定有上试样(12),所述夹具底座(35)上端内部固定有下试样(37),所述上试样(12)相对下试样(37)旋转并构成摩擦副;所述夹具底座(35)外侧表面连接固定钢丝绳(38)的一端,钢丝绳(38)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组件上的悬臂测力传感器(39)连接,所述悬臂测力传感器(39)连接计算机;
所述负荷加载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6)、升降装置(17)与加载轴(27);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6)及升降装置(17)均固定在机架组件上,第二驱动装置(16)与升降装置(17)传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17)的升降端与加载轴(27)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加载装置与负荷力传感器(24),所述负荷力传感器(24)连接所述计算机;所述加载轴(27)与所述主轴(8)同轴,其顶端通过轴承单元抵压所述夹具底座(35)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加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同轴心依次设置的弹簧下压板(19)、弹簧、弹簧上压板(22)、加载触头(25)与加载垫块(26),所述加载触头(25)上端抵压加载垫块(26)到所述加载轴(27)底端的内孔中;所述负荷力传感器(24)上端与加载触头(25)连接固定,底端固定在传感器固定块(23)上,传感器固定块(23)固定在弹簧上压板(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触头(25)抵压加载垫块(26)的面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内外套设的第一弹簧(21)与第二弹簧(20),其中第二弹簧(20)的内径大于第一弹簧(2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包括加载轴承套(33),所述加载轴承套(33)的内孔与加载轴(27)上端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同轴连接有推力关节轴承(34)、第二深沟球轴承(32)与推力球轴承(31),所述推力关节轴承(34)上端顶压所述夹具底座(35)底部。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轴(27)外侧套设有加载导套(28),并通过加载导套(28)固定在机架组件上,所述加载轴(27)外壁与加载导套(28)内孔之间同轴连接有加载衬套(29)及油毡(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8)通过主轴箱固定在机架组件上,主轴(8)外壁上侧与主轴箱内孔之间同轴连接有第一深沟球轴承(9),其外壁下侧与主轴箱内孔之间同轴连接有圆锥滚子轴承(10)以及圆柱滚子轴承(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8)的底部外壁及底端端面上分别设有固定所述上试样(12)的径向销钉与轴向销钉。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步骤:
步骤1:获取下试样(37)与上试样(12)的参数数据及表面温度;
步骤2:在主轴(8)的底部通过销钉固定上试样(12),在夹具底座(35)上端内部固定下试样(37),使下试样(37)的竖直中心轴线与夹具底座(35)的中心轴线、加载轴(27)的中心轴线保持重合;
步骤3:判断试验条件:如果为干摩擦条件测试,转为步骤5;如果为油润滑条件测试,转为步骤4;
步骤4:在夹具底座(35)上端内部注入润滑油,使油液完全覆盖在上试样(12)与下试样(37)接触的表面;
步骤5:通过计算机设定第一驱动装置(2)与第二驱动装置(16)的作业时间、作业时间阈值、主轴(8)的旋转线速度以及上试样(12)与下试样(37)的表面温度阈值;
步骤6:启动第一驱动装置(2)与第二驱动装置(16),计算机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6)的传动速度,使升降装置(17)逐级增加顶压夹具底座(35)的正压力;
步骤7:计算机实时获取悬臂测力传感器(39)检测的钢丝绳(38)被拉动的力、负荷力传感器(24)检测的升降装置(17)顶压弹簧加载装置的力以及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上试样(12)与下试样(37)之间的表面温度,并实时计算获取摩擦力矩与摩擦系数,计算公式为:
μ=3M/(2π*σ*(R3-r3))=3F*L*(R2-r2)/(2*P*(R3-r3))
其中,M为摩擦力矩,N*m;F为悬臂测力传感器检测值,N;L为夹具底座的轴向移动间距,L=0.0435m;σ为上试样、下试样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压力,σ=P/π*(R2-r2),N/m2;P为负荷力传感器检测的轴向负荷值,N;R为上试样外径,m;r为上试样内径,m;μ为摩擦系数;
步骤8:上试样(12)与下试样(37)的表面温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或者,第一驱动装置(2)与第二驱动装置(16)的作业时间达到设定的阈值,第一驱动装置(2)与第二驱动装置(16)停止作业,试验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94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