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9065.9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钟声;闫书宣;许渊;周传珍;周传田;宋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渊丰地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软翰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0 | 代理人: | 吴雅丽 |
| 地址: | 202152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宏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集水 排水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包括水箱、与所述水箱顶部相连通的进水管、气管、与所述水箱底部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气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与一吹气装置和一吸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分别与一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进水管中设置有受所述水箱内的气压控制且只能在进水管中的水向所述水箱流动的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水管中设置有受所述水箱内的气压控制且只能在所述水箱中的水向从所述排水管流出的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降水井中得水快速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地下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不可避免要穿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地下工程修建之前,地下水渗流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下工程的开挖和临空面的形成,地下水向临空面汇集、渗出,形成地下工程开挖面渗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集水排水措施,将岩面裂隙渗水引流到地下工程的排水沟,渗水在支护衬砌壁后聚集,水压增高,破坏支护体结构,使工程结构产生渗水和服务年限大大减少;同时使地下工程支护和防水施工大面积渗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地下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水。
目前业内通常采用以一定的间距设置的降水井进行降水,将地下水引入到降水井中,然后通过水泵将降水井中的水抽出。然而,通过水泵抽水,由于水泵的扬程有限,无法进行深井抽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集水排水装置,从而提高地下工程的地下水的集水及排水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其包括水箱、与所述水箱顶部相连通的进水管、气管、与所述水箱底部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气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与一吹气装置和一吸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分别与一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进水管中设置有受所述水箱内的气压控制且只能在进水管中的水向水箱流动的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水管中设置有受所述水箱内的气压控制且只能在水箱中的水向从所述排水管中流出的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中的气压监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水箱中的气压并将检测到的气压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气压的变化来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吸气装置开始工作,在设定的工作时间内从所述水箱中吸气,然后控制所述吸气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开始工作,当所述吹气装置向所述水箱中加压时,所述水箱内的气压逐渐增加,当所述水箱内的气压突然减小时,则判断所述吹气装置完成排水,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吸气装置开始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吸气装置的设定工作时间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得到:
将所述吸气装置吸气,所述进水管向所述水箱进水,到所述吹气装置吹气,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排出,作为一个吸气吹气循环,在初始循环中设定一个吸气时间,然后在每一个循环增加所述吸气装置的吸气时间,并记录所述吹气装置完成排水的工作时间,当在下一个吸气吹气循环中,所述吹气装置完成排水的工作时间不再增加时,将上一个吸气吹气循环中的吸气时间作为所述吸气装置的设定工作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吸气装置采用气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吹气装置采用增压泵。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降水井集水排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渊丰地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渊丰地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9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