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89022.0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6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礼;张俊华;宋新波;张晗;苗琳;周昆;任明;刘二伟;王跃飞;王苹;刘岱琳;丁辉;郑文科;杨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1/04;A61P11/10;A61P11/14;A61P31/14;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海罗 |
| 地址: | 30019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春季呼吸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牛蒡子2‑4重量份,射干1‑3重量份,桔梗1‑3重量份,赤芍1‑3重量份,紫苏叶1‑3重量份,金银花2‑4重量份,焦山楂1‑3重量份,连翘2‑4重量份,草果1‑3重量份,甘草0.5‑1.5重量份,和可选的花茶1‑9重量份。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组合物的质控方法和制药用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益气润肺、清喉利咽和/或去秽化浊等作用,具有应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咽炎的药物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春季呼吸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春季用茶散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所述春季用茶散药物组合物为春季用袋泡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组合物的质控方法和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咽炎具有反复发作和病程迁延的特点,时常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创伤。长期病情发展,咽部粘膜、粘膜下微循环系统常受到炎性因素的刺激,则可使组织缺氧,发生代谢紊乱和腺体分泌失调,再加上慢性刺激对咽部神经末梢持续刺激作用,病情会逐步加重。临床中应用西医治疗较为广泛,但是主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有时候疗效并不显著,还会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明显区别于西医,更注重从疾病的整体出发,强调辩证的治疗方法,往往治疗效果会更令人满意,同时副作用小。但是目前临床中的中药制剂应用相对局限,缺乏中医治疗咽炎的大规模实验,因此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临床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中医角度属于“疫”病范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均表现出一定的咽部炎症症状。其中,新冠肺炎轻型寒湿郁肺症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咯痰等,湿热蕴肺症患者临床表现也包括干咳、痰少、咽痛。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中药干预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中医药干预病程早期,使其不再发展,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价值。实践证明,中药早期干预对治疗新冠肺炎也具有重要意义。
“茶为力病之药”为古籍中医记载。现在研究表明茶含氨茶碱、茶多酚、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能对很多疾病有治疗和保健的功效,具体有降血压、防治动脉硬化、抗辐射、防癌、助消化、解疲劳等作用。虽然茶叶具有很多中药药理作用,但是有效作用甚微。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对人们的生活和保健有着积极的影响。药茶即茶剂,为中医药宝库重要成员,通俗讲就是像喝茶一样,将茶叶、中草药经过冲泡或煎煮后饮用,达到日常防病的目的。古典医药书籍张揖的《广雅》、孙楚的《出歌》、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孙思邀的《千金要方》、王煮的《外台秘要》均有对药茶选取和作用的描述,同时还有很多药茶新方出现,成为了上至帝王将侯、下至平民百姓的保健药饮。
中药袋泡茶剂是将药茶炮制成粗粉,在特制的纸袋中分装,将纸袋药渣在沸水浸泡去除,饮用药液的新型制剂。源于我国古代煮散和饮剂发展而来,能起到益充气力,扶助困竭,调品阴阳,祛除邪恶,荡涤脏腑,保养皮肤的作用。袋泡剂药量大、体积小、方便服用、溶出快,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传统汤剂的优势与特色,更接近大众的生活习惯,有效的将传统汤剂过度发展,无形中发展成为大众喜爱药物剂型的主流。
20世纪70年代日本最先将中药袋泡剂进行了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有了中药袋泡剂的专门研究,尤特别是在中药袋泡剂工艺制备、有效浸出率、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致化的研究,降压袋泡茶、八珍袋泡茶、川芍茶调袋泡剂等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9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