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9009.5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林飞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县螺阳林飞燕汽车维修中心 |
主分类号: | A47L5/36 | 分类号: | A47L5/36;A47L7/00;A47L9/02;A47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检修 吸尘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包括吸尘头、主机以及吸尘管,吸尘管包括直管和弯管,直管和弯管的连接处或者直管内设置有前置集尘单元,前置集尘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外筒,外筒的两端分别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壁上倾斜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板,第二壁上倾斜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板,这些第一导向板与这些第二导向板一一间隔设置,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通过这些第一导向板和这些第二导向板形成蛇形集尘通道。该吸尘设备,采用前置集尘单元,使得带有灰尘的气流先经过前置集尘单元被“粗滤尘”,然后再进入主机进行“精滤尘”,大大降低了尘袋的更换频率,降低应用成本,同时,前置集尘单元可清洗,可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的吸尘器,一般结构包括吸尘头、连接管及主机,在主机中设置集尘室,吸进的尘土均进入集尘室,导致尘袋更换频率高,使用成本大大抬高,同时,尘袋中的部分结构为不可降解材质制成,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采用前置集尘单元,使得带有灰尘的气流先经过前置集尘单元被“粗滤尘”,然后再进入主机进行“精滤尘”,大大降低了尘袋的更换频率,降低应用成本,同时,前置集尘单元可清洗,可重复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包括吸尘头、带有集尘室的主机以及连接在所述吸尘头与所述主机之间的吸尘管,所述吸尘管包括直管和弯管,所述直管和所述弯管的连接处或者所述直管内设置有前置集尘单元,所述前置集尘单元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外筒,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壁上倾斜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壁上倾斜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相平行,这些所述第一导向板与这些所述第二导向板一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通过这些所述第一导向板和这些所述第二导向板形成蛇形集尘通道,从所述进口端进入所述前置集尘单元中的气流经过所述蛇形集尘通道后从所述出口端排出。
可选地,所述外筒内靠近所述出口端的位置设置有集尘板,所述集尘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数量相等,或者,所述第一导向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数量相差一个。
可选地,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外连接用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直管通过内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螺纹,所述弯管通过内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螺纹。
可选地,对所述前置集尘单元进行水冲洗的方法为:先从所述进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注水冲洗,再反向冲洗;或者,先从所述出口端向所述进口端注水冲洗,再反向冲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的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采用前置集尘单元,使得带有灰尘的气流先经过前置集尘单元被“粗滤尘”,尘土挂在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及集尘板上,然后被除去大部分尘土的气流再进入主机进行“精滤尘”,大大降低了尘袋的更换频率,降低应用成本,同时,前置集尘单元可双向清洗,可重复利用,适于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汽车检修用吸尘设备中的前置集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吸尘头,2-直管,3-弯管,4-主机,5-外筒,6-第一导向板,7-第二导向板,8-集尘板,9-第二连接端,10-第一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县螺阳林飞燕汽车维修中心,未经惠安县螺阳林飞燕汽车维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9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模式串并联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