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桔黄假单胞菌CM-6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88747.8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程旭;秦岭;曹庆芹;安东尼·比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3/00;A01G13/00;C12R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蕙识同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66 | 代理人: | 樊颖 |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桔黄假单胞菌 cm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桔黄假单胞菌CM‑6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CM‑6 CGMCC No.18902能够明显抑制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和/或墨水病菌(Phytophthora cinnamon)菌丝的生长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CM‑6 CGMCC No.18902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一种桔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果蔬产量和质量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全世界因为植物病害所造成的主要农作物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而病害中的70%-80%都是由病原真菌导致的,如导致板栗疫病的病原真菌为栗疫病菌。
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间座壳目(Diaporthales)隐丛壳科(Cryphonectriaceae),可寄生于欧洲板栗、美洲板栗、板栗、日本板栗、锥栗和其它栎类。板栗苗木和结果树都可以受到栗疫病菌的侵染,发病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导致栗实产量和质量都明显降低,严重时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株枯死。栗疫病菌已成为危害板栗最严重的病菌。1904年,在美国纽约首次发现栗疫病,随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全境美洲栗树几乎全部被其摧毁。1913 年,栗疫病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之后在中国各地均发现该病,部分地区发病严重。墨水病菌(Phytophthoracinnamon,樟疫霉菌),属于不等鞭毛门(Heterokontophyta)卵菌纲(Oomycota)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科(Peronosporaceae),疫霉属 (Phytophthora),其产生的感染会引起植物“根腐病”或“枯萎病”。植物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物种之一,并且存在于世界各地的70多个国家中。植物的顶梢枯死就是指致命的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进入植物体导致的植物疾病。
目前,提高栗疫病和/或墨水病抗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传统育种的方式,包括通过用美洲栗或欧洲栗与具有抗性的中国栗和日本栗进行杂交培育抗病的品种。另外,对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的主要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在意大利和法国发现了含有dsRNA的弱毒力菌株,能有效控制栗疫病菌带来的危害;部分生物制剂也能起到抑制作用;另外多菌灵、杀菌剂等化学药品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游泳圈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粉末状制药机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