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头组件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6975.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为(广东)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32;A61M5/34;A61B5/15;A61B5/153;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523500 广东省东莞市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头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头组件,包括针管和针柄,针管的下端装配于针柄上,针管的上端面斜切形成第一尖角,针管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尖角与第一定位结构相对于针管中心轴呈固定角度;针柄的上端设有凹槽,针管的下端装嵌配于凹槽内,凹槽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卡合;针柄上设有定位点,定位点与第一尖角相对于针管中心轴呈0°。本发明的针头组件能够实现针尖与针柄定位点的角度定位调整,即实现针尖穿刺方向的识别,而且能够避免胶水污染堵塞针管底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头组件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尖方向与针柄呈特定的角度,现有的针尖斜面方向的识别固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手工与目测;二是用视觉识别系统与机械手来自动化识别。
手工识别针尖斜面方向是根据目测针尖斜面与针管座的相对位置用手调整针尖斜面在针管座上的方向,而后再目测针尖斜面方向与针管座相对方向在误差范围内施胶固定;视觉识别系统与机械手联合动作,自动调整针尖斜面与针管座的相对方向,视觉识别与机械手来识别针尖斜面方向是目前的常用办法,手工方法只是适用于小批量的情况下。
目前人工识别的方法,针尖管斜面与针管座相对方向误差范围大,同时用手工去调整,效率低,误差也大,针尖斜面与针管座相对方向控制得不好;视觉识别系统加上机械手调整针尖管斜面与调整针管座斜面方向系统复杂、结构庞大、占地以及投资大,操作维护麻烦,同时系统内一个元器件出问题就会带来批量不合格或者待工停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针头组件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效率低、误差大,视觉识别系统结合机械手的系统复杂、结构大、占地投资大、操作维护麻烦的难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组件,包括针管和针柄,针管的下端装配于针柄上,针管的上端面斜切形成第一尖角,针管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尖角与第一定位结构相对于针管中心轴呈固定角度;
针柄的上端设有凹槽,针管的下端装嵌配于凹槽内,凹槽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卡合;
针柄上设有定位点,定位点与第一尖角相对于针管中心轴呈0°。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二尖角,第二定位结构为凹角,第二尖角与凹角卡合。
进一步地,第二尖角的角度范围为45°-60°。
进一步地,固定角度为0°、30°、45°、60°、90°、180°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针柄内设有喇叭型槽,喇叭型槽与凹槽相连通;
喇叭型槽的顶端向凹槽内延伸,形成向上的圆柱形凸起,凸起的直径小于针管的直径;或者,在喇叭槽内插入芯轴,芯轴延伸至针管内。
进一步地,针柄上设有引胶口,引胶口与针管和针柄的配合间隙相连通。
进一步地,针管上涂有荧光液;或者/和,针管表面加工蚀刻点。
进一步地,针柄可拆卸安装于震动器上。
进一步地,针管上可拆卸安装有针尖保护套和针管护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针尖定位及针管长度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针柄放置于震动器上,再将针管放置于针柄的凹槽内,启动震动器,使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卡合,实现第一尖角与针柄定位点相对于针管中心轴呈0°;
步骤二:在第一尖角蚀刻圆点,通过扫描蚀刻圆点位置,机械手臂控制针管竖直上下运动,调整第一尖角距离针柄上端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为(广东)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为(广东)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6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