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路胶囊网络的SAR目标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6123.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7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喻玲娟;仓明杰;胡跃虹;谢晓春;梁苗苗;艾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4;G06N3/08;G06V10/774;G06V10/764;G06V10/82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胶囊 网络 sar 目标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路胶囊网络的SAR目标分类方法,该发明的步骤包括:步骤S1:网络上支路利用S个卷积层对输入图像提取特征F1,各层卷积核大小均为K1×K1,其中,K1和S为大于1的正整数;网络下支路利用S个卷积层对输入图像提取特征F2,各层卷积核大小均为K2×K2,其中,K2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K2≠K1;步骤S2:网络上、下支路各采用一个注意力模块分别对特征F1和F2进行增强,得到增强后的特征F1′和F2′;步骤S3:网络上、下支路的特征F1′和F2′分别封装为主胶囊P1和P2;步骤S4:P1和P2经动态路由分别得到数字胶囊D1和D2;步骤S5:数字胶囊D1和D2相加得到D,再根据D中每个向量的模值判别输入图像所属类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路胶囊网络的SAR目标分类方法,解决SAR目标分类过程中,因训练样本数少而带来的过拟合问题,以及因目标姿态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错误分类问题,从而实现在少量训练样本以及目标姿态发生变化情况下获取较高的目标识别率。
背景技术
SAR目标分类是SAR图像解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SAR目标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模板匹配、基于模型,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识别精度有限。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SAR目标分类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典型的深度学习网络,它能通过提取目标不同层次特征,获得较高的目标识别率。然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AR目标分类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否则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针对该问题,一些改进措施和方法被提出。如对数据集进行扩充处理,将卷积神经网络和一些无监督训练网络相结合,以及将大数据集下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迁移等等。虽然这些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样本数少而带来的过拟合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因目标姿态发生变化(如平移、旋转、缩放等)而带来的错误分类问题。
胶囊网络是一种能够在小样本集下提取目标特征且保存目标姿态信息的网络(Sabour S,Frosst N,Hinton G E.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C].Advances in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California,USA:NIPS,2017:3856-3866.)。将胶囊网络应用于SAR目标分类,能够同时解决因样本数少带来的过拟合问题和因目标姿态变化带来的错误分类问题。由于胶囊网络的分类输出最终取决于数字胶囊中每个向量的模长,因此,若增加一路胶囊网络以提取输入图像的不同特征,则能实现决定目标所属类别的向量增强。此外,注意力模型是一种通过注意力权重而选择性地对输入图像的部分进行聚焦的模型(Hu J,Shen L,Albanie S,et al.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2018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Recognition.Piscataway:IEEE,2018:7132-7141.)。将注意力模块引入两路胶囊网络进行SAR目标分类,将进一步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路胶囊网络的SAR目标分类方法,能够在少量训练样本和目标姿态变化情况下获取较高的目标识别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路胶囊网络的SAR目标分类方法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6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老防摔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用于上作用车钩提杆的限位防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