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水沟流量及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5918.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刘安丰;高洪涛;邱实;胡文博;汪思成;李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蓝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N33/18;G08B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水沟 流量 水质 监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水沟流量及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外壳、限流器、水质监测仪和流量计,水质监测仪设置于外壳缓冲区,流量计位于水质监测仪的后方;将装置置入隧道水沟槽内,限流器位于水流流入端;将液位监测仪设置于监测预警装置的下游;将雨量计安装于隧道口;通过水质检测仪分析外壳内水的成分,取最大值,并判定是够满足排放标准,判断隧道地质岩层变化规律;流量计监测水沟槽的液体面积,计算单位时间液体流量;通过液位监测仪测出监测预警装置下游液位,计算通过监测预警装置的液体流量;通过雨量计,监测单位时间内降水量;将降雨量与所测得液位、流量进行比较,判断隧道内盲管透水是否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维护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水沟流量及水质监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水质监测技术无法提供实时的水质信息,施工人员需要将传统的水质监测仪放入水中,在固定时间后将装置从水沟中取出并在实验室分析监测仪中所携带隧道内地下水的成分,费时费力,无法及时查看隧道内水质情况并提出预警。由于隧道因环境变化引发的次生灾害比较多,传统方法容易给隧道安全运行维护带来风险。一是隧道内裂隙地下水变化统计口径不一,不能真实反映环境变化与地下水变化的关系。二是隧道内裂隙地下水水质监测不规范,导致隧道内排放出来的地下水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缺少长期预判。
已有的技术可以提供水质检测数据,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导致数据不规范。其次,由于各厂家数据标准不一致,检测隧道内裂隙地下水水质监测不规范,有可能导致数据污染的问题,导致数据失真。而且,现有的技术无法提供在线数据,数据的获取缺乏时效性,无法及时有效地找出问题并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时效性好,数据真实性高的隧道水沟流量及水质监测预警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隧道水沟流量及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外壳、限流器、水质监测仪和流量计,外壳的轴向两端均为开口,限流器连接于外壳内使外壳端部形成缓冲区,水质监测仪设置于外壳缓冲区,流量计设置于外壳内、位于水质监测仪的后方;
步骤二、将监测预警装置置入隧道水沟槽内,以外壳轴向沿水流方向布置,限流器位于水流流入端;
步骤三、将液位监测仪设置于监测预警装置的下游;
步骤四、将雨量计安装于隧道口;
步骤五、通过水质检测仪分析外壳内水的成分,取最大值,并判定是够满足排放标准,并判断隧道地质岩层变化规律以预警;
步骤六、通过流量计监测水沟槽的液体面积,计算水沟槽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量;
步骤七、通过液位监测仪测出监测预警装置下游液位,计算通过监测预警装置的液体流量;
步骤八、通过雨量计,监测单位时间内降水量;
步骤九、将降雨量与所测得液位、流量进行比较,判断隧道内盲管透水是否正常。
所述预警装置还包括电源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整流器、蓄电池、电容、处理器、发光二极管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蓄电池、电容、发光二极管、水质监测仪、液位监测仪、处理器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相互并联,处理器用于接收处理水质监测仪、液位监测仪、流量计和雨量计输入的信号后经无线数据传输装置输出;电源用于向各元器件供电。
所述外壳为条形壳体,其内腔包括过水腔和一对监测腔,一对监测腔对称设置于过水腔的顶部,监测腔的底壁设有通孔用以安装所述流量计。
所述外壳的过水腔底部设有基座。
所述电源为水力涡轮发电机,沿轴向设置于所述过水腔内、其叶片位于所述流量计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蓝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蓝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