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处理方法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5833.3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0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庄存波;刘检华;苗田;张雷;张旭;刘子文;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车间 数字 孪生 处理 方法 控制器 | ||
1.一种构建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基于Magic Grid方法论构建的问题域模型,分析得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利益相关者需求;
根据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分别得到所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子系统的解决方案域模型,所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子系统包括:可视化系统、同步系统和仿真系统,描述了系统结构、行为与参数的耦合关系;
根据所述问题域模型和所述解决方案域模型,分别得到用于实现所述子系统的实现域模型;
获取车间的实测模型、可视化模型以及仿真引擎,并与所述问题域模型、所述解决方案域模型以及所述实现域模型集成,得到所述车间数字孪生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于Magic Grid方法论构建的问题域模型,分析得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步骤包括:黑盒阶段和白盒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盒阶段包括:
根据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第一模型;所述第一模型表达了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编号、内容及相互关系;构建数字孪生车间外部环境的第二模型;
构建数字孪生车间系统用例的第三模型;
构建数字孪生车间系统参数特性的第四模型;
确定所述第一模型、所述第二模型、所述第三模型以及所述第四模型的模型元素组织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第一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需求图对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建模,得到所述第一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数字孪生车间外部环境的第二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数字孪生车间环境中的外部环境,所述外部环境包括车间管理者和物理车间;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模块定义图和内部模块图对所述外部环境建模,得到所述第二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数字孪生车间系统用例的第三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数字孪生车间的系统用例,所述系统用例包括:看到同步场景用例和获得仿真数据用例;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用例图和活动图对所述系统用例建模,得到所述第三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数字孪生车间系统参数特性的第四模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中的非功能性利益相关需求进行有效性度量,得到系统的有效性度量值;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模块定义图对所述系统的有效性度量值建模,得到所述第四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模型、所述第二模型、所述第三模型以及所述第四模型的模型元素组织形式的步骤包括: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包图,对所述第一模型、所述第二模型、所述第三模型以及所述第四模型进行组织,得到所述模型元素组织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盒阶段包括:
对所述第三模型进行功能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识别所述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间的交互关系,并构建第五模型;
构建子系统参数特性的第六模型;
对所述第六模型进行约束处理,得到第七模型;
根据第一预设优化矩阵建立模型到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追溯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三模型进行功能分析,得到分析结构的步骤包括:
根据系统建模语言的活动图对第三模型中的系统用例及活动进行连续性细化,得到所述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8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