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5592.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奋;唐涛;冯鑫;贺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4 | 分类号: | F16L33/04;F16L33/08;F16L3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蜗轮 蜗杆 配合 橡胶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包括橡胶管主体,所述橡胶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用于为抱紧的涡轮蜗杆卡箍的外壳凸出部让位,所述第二避让部用于为抱紧的涡轮蜗杆卡箍的钢带接头让位;所述第一避让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应变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应变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容变间隙;所述第二避让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应变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应变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容变间隙。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能够防止橡胶因被过度挤压和应力集中严重而产生裂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
背景技术
橡胶管为汽车管路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管子类型之一,水路和气路中用的较多。如发动机冷却水管、空滤器进、出气管、曲轴箱通气管等,目前,常用卡箍连接橡胶管和其对手件。卡箍的类型有很多种,通常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如环境温度、管路中的压力等选择卡箍的类型。蜗轮蜗杆卡箍因其抱紧力较高,适用的直径范围较广,成本低,成为发动机橡胶管最常用的卡箍类型,如中冷器通气管、泄气阀通气管、空滤器通气管等。但是,因蜗轮蜗杆卡箍结构上的原因,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缺陷,现有的普通橡胶管5在使用蜗轮蜗杆卡箍时的易在连接处产生裂纹。参照图1现有的蜗轮蜗杆卡箍通常由钢带1、螺栓2和外壳3组成,钢带1、螺栓2和外壳3装配到一起后,通过外壳3的卡扣和铆接工艺将三者固定,外壳3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外壳凸出部31,蜗轮蜗杆卡箍抱紧后,钢带1的尾端设置有伸出于外壳3的钢带接头11,接头11位于钢带1的首端的下侧;参见图2,蜗轮蜗杆卡箍套设在普通橡胶管5上后,通过拧紧螺栓2使钢带1收缩,从而逐渐抱紧在普通橡胶管5上,蜗轮蜗杆卡箍会对普通橡胶管5施加径向的压力(即抱紧力),外壳凸出部31和钢带接头11在蜗轮蜗杆卡箍抱紧后会对普通橡胶管的被挤压区域51形成过度挤压,在蜗轮蜗杆卡箍完全抱紧后,普通橡胶管5上的被过度挤压区域51除了要承受抱紧力外,还会承受额外的挤压力。抱紧力和挤压力叠加形成合力,此合力会超过被过度挤压区域51的橡胶本身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因此被过度挤压区域51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受力后容易产生裂纹。同时,挤压力分布不均匀,极易造成普通橡胶管5上的部分区域(如外壳凸出部31和钢带接头11的边缘处)应力集中严重,会加速裂纹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能够防止橡胶因被过度挤压和应力集中严重而产生裂纹。
本发明的用于与蜗轮蜗杆卡箍配合的防裂橡胶管,包括橡胶管主体,所述橡胶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用于为抱紧的涡轮蜗杆卡箍的外壳凸出部让位,所述第二避让部用于为抱紧的涡轮蜗杆卡箍的钢带接头让位;所述第一避让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应变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应变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容变间隙;所述第二避让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应变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应变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容变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避让部为由一个截平面与所述橡胶管主体的上部相截形成的平台,所述截平面与抱紧的涡轮蜗杆卡箍的外壳凸出部的下侧壁平行。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应变块均沿径向向外凸出于所述截平面,多个所述第一应变块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部上。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应变块的截面均为矩形,多个所述第一应变块均包括用于与外壳凸出部面接触的第一外侧壁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避让部连接的第一内侧壁。
进一步,所述第二避让部为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应变块均沿径向向外凸出于所述弧形槽的槽底,多个所述第二应变块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避让部上。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二应变块均包括依次环绕的左侧壁、第二内侧壁、右侧壁和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避让部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壁用于与钢带接头面接触,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避让部倾斜。
进一步,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互相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