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用齿轮箱和驱动系统、以及轨道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5268.0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关云辉;张晶;许涛涛;马群;杨维旺;刘建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2;F16H57/029;F16H57/04;B61C9/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施能佳;姜冰 |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齿轮箱 驱动 系统 以及 | ||
1.一种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包括箱体(100)、对应牵引电机(90)设置的输入轴组件(200)、对应轨道车辆的车轴(440)设置的输出轴组件(400)、和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组件(200)和所述输出轴组件(400)之间的中间轴组件(300);所述输入轴组件(200)设置有主动齿轮轴(230),所述输出轴组件(400)设置有与从动齿轮轴(420),所述主动齿轮轴(230)和所述从动齿轮轴(420)在横向方向上基本平行地布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组件(300)包括中间轴(310)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轴(310)上的介轮(320);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轴(230)和所述介轮(320)之间、所述介轮(320)和从动齿轮轴(420)之间分别形成齿轮啮合传动,以至于将所述牵引电机(90)输出的转矩传递给所述车轴(4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一所述介轮(320)同时与所述主动齿轮轴(230)上的第一齿轮(231)和所述从动齿轮轴(420)上的第二齿轮(421)形成齿轮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轮(320)、所述主动齿轮轴(230)上的第一齿轮(231)和所述从动齿轮轴(420)上的第二齿轮(421)的齿面上的齿被构造为人字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轴(230)与所述牵引电机(90)的电机轴(91)通过刚性磨盘式联轴器(110)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磨盘联轴器(110)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端面齿(119),所述主动齿轮轴(230)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端面齿(239),其中,所述刚性磨盘联轴器(110)与所述主动齿轮轴(230)二者通过所述第一端面齿(119)和第二端面齿(239)彼此啮合来实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轴(420)与所述车轴(440)通过输出端联轴器(430)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上的第一法兰(109)与所述牵引电机(90)的第二法兰(92)通过第一螺栓(901)刚性连接,以至于将所述齿轮箱(10)和牵引电机(90)一体化地刚性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组件(300)还包括对应所述中间轴(310)的第二端布置的轴承座(341)和端盖(342),所述中间轴(310)通过所述轴承座(341)和端盖(342)定位安装在所述箱体(100)的一轴孔中;
其中,所述中间轴(310)的第一端固定支撑于所述轴孔的里端,所述轴承座(34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孔的外端,所述中间轴(3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轴承座(341)支撑于所述箱体(100)上,所述端盖(342)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轴承座(341)上并且其里端与所述中间轴(310) 的第二端相抵以至于将所述中间轴(310)轴向地固定在所述轴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齿轮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组件(300)还包括在所述中间轴(310)的轴向方向上由外至里依次排列的第一轴套(333)、第一轴承(331)、第二轴套(334)和第二轴承(332);
其中,所述介轮(320)通过第一轴承(331)、第二轴承(332)安装于所述中间轴(310)上,所述第一轴套(333)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座(341)和所述第一轴承(331)的轴承内圈相抵,所述第二轴套(3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331)和第二轴承(332)的轴承内圈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2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