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85037.X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赵广斌;冯宝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递(中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367;G01R31/385;G01R21/00;G01R19/165;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充电 插座 异常 感知 自主 报警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及其方法。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独立的用户档案,每个用户档案绑定唯一的用户,每个用户档案同时绑定该用户名下的一个或者多个蓄电池;步骤S2:每个用户收集并且记录该用户的使用行为。本发明公开的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建立独立的用户账户和对应的用户档案,从而收集和记录用户的使用行为,同时收集和记录蓄电池的充电行为,为每个用户/每个蓄电池建立独立且唯一的充电模型。根据充电模型较为准确地进行相对于用户/蓄电池的个性化的异常感知,以及与异常感知对应的自主报警、自主动作等输出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插座安全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方法和一种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2830255B,主题名称为一种具有用电故障监测保护功能的智能电能表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采用具有用电故障监测保护功能的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通过相电压采样电路采集的电压信号,经计量芯片运算后的电压数据,不仅作为电量、功率计算的数据源,也作为过压、欠压、失压的电压类故障监测和保护判定依据;通过相电流采样电路所采集的电流数据,经计量芯片运算后的电流数据,不仅作为电量、功率计算的数据源,也作为过流、短路的电流类故障监测和保护判定依据;根据所采集运算得出电压、电流数据,进一步计算出各相线有功功率方向或电流方向,作为反送电故障的监测和保护判定依据”。
在电能质量检定领域,尽管上述发明专利进一步公开了“具有用电故障监测与保护功能的智能电能表,将用电工况测量、故障分析、故障隔离保护、故障远程监控、用电信息互动等功能纳入智能电能表功能范围,使智能电能表具有用电故障监测保护与报警功能,能根据需要自动分析隔离故障点,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共用一套网络通道与设备,兼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可以以智能电能表为终端管理载体实现对电力用户的远程用电故障监控管理。通过改进,还可以提高智能电能表的防窃电功能和防止部分危险用电行为的发生”这一总体构思,但是上述发明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缺陷,具体体现在:
其一,以上技术方案,虽然给出了“反送电故障的监测和保护判定依据”的具体实例,但是显然仅能被应用于电能表领域,不能直接拓展到插座形态的用电器,特别是用于二轮/三轮电动车充电等级的插座等用电器;
其二,以上技术方案,“反送电故障的监测和保护判定依据”给出的具体实例,仍然停留在测量并且监测过流、短路、过压、欠压、失压等一次测量参数的初级阶段,并未进一步涉及对于以上直接测量参数进行建模等二次分析;
其三,以上技术方案,在甄别并且发现“部分危险用电行为”后,缺乏进一步与外界交互的手段,特别是缺乏向终端用户推送警告等与用户直接关联的交互措施。
除此之外,作为充电平台,或者智能充电插座本身,难以预知用户的待充电的蓄电池的电池容量、额定输入输出功率等参数。用户自身也缺乏必要的认知手段输入蓄电池的电池容量、额定功率等参数是否准确。即便向客户提供充分的提示信息,也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和人们门槛,不利于充电市场的普及和推广,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显著影响客户的留存度,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方法和一种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
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及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建立独立的用户账户和对应的用户档案,从而收集和记录用户的使用行为,同时收集和记录蓄电池的充电行为,为每个用户/每个蓄电池建立独立且唯一的充电模型。
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智能充电插座用异常感知与自主报警系统及其方法,其另一目的在于,具备电能异常感知和自主报警功能,并且结合充电插座形态做了特别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递(中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递(中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