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程序的超时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2738.8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辛洪强;阚彬;卢冬;蔺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程序 超时 检测 方法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超时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可以检测应用程序APP启动过程的超时。具体方案包括:终端设备在启动第一应用程序APP中的第一Activity时,对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进行计时;若在第一Activity启动成功前,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的计时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PP无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还包括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第一选项用于触发终端设备继续等待第一APP响应,第二选项用于触发终端设备关闭第一APP。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程序的超时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例如,安卓(Android)系统,在这样的操作系统中能够安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种类繁多(如,快应用,小程序),数量可达千万级。然而,这些APP的稳定性参差不齐,一些稳定性较差的APP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处理超时的情况,超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黑屏和死机的现象。当终端设备黑屏死机时,终端设备无法响应用户输入的操作。这样一种无响应的状态,导致用户不知如何处理黑屏死机的问题,进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很差。
针对终端设备黑屏死机的问题,常规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未响应(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ANR)机制。ANR机制是指Android系统要求在一定时长内处理完成任一个事件,如果超过一定时长未能得到有效响应或响应时间过长,都会造成ANR。这时终端设备会告知用户该事件未响应,并对该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然而,ANR机制只能检测到APP启动之后发生的任一个事件超时,例如,输入事件分发超时(即触摸、点击等输入事件在一定时长内无响应)、服务超时(即服务方法在一定时长内没有处理完成)等,无法检测到APP启动过程的超时。进而更无法在APP启动过程超时引起黑屏死机的现象时告知用户事件未响应,则用户不清楚第一APP的启动状况,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超时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可以检测APP启动过程的超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超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启动第一APP中的第一活动Activity时,对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进行计时;若在第一Activity启动成功前,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的计时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PP无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还包括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第一选项用于触发终端设备继续等待第一APP响应,第二选项用于触发终端设备关闭第一APP。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在启动第一APP中的第一Activity的同时,增加对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进行计时,即记录第一Activity启动过程所耗费的时长。然后,若在第一Activity启动成功前,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的计时时长(即启动第一Activity所耗费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可以表示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超时。其中,如果第一Activity启动成功前,终端设备无法正常显示第一Activity的界面和/或提供与第一Activity交互的功能,则用户无法对第一Activity进行操作,只能等待第一Activity启动成功。因此,如果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超时,则表示用户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可以与终端设备交互。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Activity的启动过程超时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PP无响应,即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告知用户:第一APP的启动状况。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因为长时间不清楚第一APP的启动状况而盲目等待,进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2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洗机台以及清洗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从钴渣中回收生产七水合硫酸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