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1658.0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州;阮浩峰;石景奇;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B62D2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新型 加油 充电 小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基座设置于车身的钣金框架内,且基座设置有充电口或加油口,加油或充电小门与基座活动连接,且加油或充电小门能遮盖钣金框架,其中加油或充电小门包括若干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若干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向靠近加油或充电小门中心位置移动闭合,向背离加油或充电小门中心方向移动开启,驱动机构与对应的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驱动连接。该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小门开启的方式更为新颖,且小门开启后收置在钣金框架的内侧,能防止小门结构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
背景技术
一般内燃机车在车辆的尾部设置加油口,用于燃料加注,电车在车辆的尾部设置充电口,用于电能的充电,目前加油或充电小门多为整体式,通过对加油或充电小门整体的翻折或移动来实现加油或充电小门的开启或关闭,或者加油或充电小门为两部分的分体式,通过两部分的相对平移来实现加油或充电小门的部分开启,适用于并列设置的多个加油口或充电口的情形,该种加油或充电小门的布置并不能实现完全打开,对多个加油口或充电口进行选择时较为不便,或者通过两部分的分别翻折来实现打开加油口或冲电口,由于翻折对外部环境占用空间较大,在加油或充电过程中,受外力作用时容易对加油或充电小门的结构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小门开启的方式更为新颖,且小门开启后收置在钣金框架的内侧,能防止小门结构受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包括:基座、加油或充电小门以及驱动机构。
基座设置于车身的钣金框架内,且基座设置有充电口或加油口。
加油或充电小门与基座活动连接,且加油或充电小门能遮盖钣金框架,其中加油或充电小门包括若干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若干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向靠近加油或充电小门中心位置移动闭合,向背离加油或充电小门中心方向移动开启。
驱动机构与对应的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驱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的形状相同或部分相同。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为三角形设置,或部分加油或充电小门呈梯形设置,剩余一加油或充电小门为梯形和矩形的组合。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于加油或充电小门的外侧,该加油或充电小门开启,密封条与钣金框架内表面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若干顶升位移执行器,顶升位移执行器设置于基座和加油或充电小门之间,加油或充电小门升起后能与钣金框架平齐,下降后低于钣金框架所在平面。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传动底座,传动底座设置于基座上,传动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开闭位移执行器,开闭位移执行器与对应的加油或充电小门单元驱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开闭位移执行器为气缸或电缸中的一种。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开闭位移执行器为直齿,直齿的一端与对应的加油或充电小门固定连接,直齿的一侧与动力源驱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新型加油或充电小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传动底座靠近加油或充电小门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若干第一齿轮和齿轮传送带,第一齿轮与相对应的直齿相匹配,且齿轮传送带与若干第一齿轮相匹配,齿轮传送带与动力源驱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