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排气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1297.X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13/02 | 分类号: | G21C13/02;G21D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高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水堆 核电站 回路 排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一回路辅助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排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一回路进行充水,开启压力容器的排气阀,观察压力容器水位计读数,在压力容器水位计满量程后关闭压力容器的排气阀;S2:继续进行一回路的充水,逐一开启一回路各测温旁路的排气阀以对相应测温旁路进行排气,并在各测温旁路完成排气后关闭其排气阀;在任一测温旁路排气的过程中,其余测温旁路的排气阀保持关闭状态。本排气方法中,先单独进行压力容器的排气,利用压力容器水位计能够准确判断出压力容器是否完成排气,之后对各测温旁路逐一进行排气作业,减少了现场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了跑水风险,能够缩短排气作业时间,减少发电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一回路辅助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排气方法。
背景技术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包括由主管道依次连通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蒸汽发生器以及主泵,在主管道上还并联有测温旁路。在核电站大修或者测试之后,需要对一回路进行充水和排气,目前通常采用静排气和动排气结合的方式对一回路进行排气作业。在静排气过程中,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以及一回路测温旁路是同步进行排气的,而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以及一回路测温旁路的排气阀同时与同一下游疏水管路连接,疏水量受限,各处的排气会出现相互干扰,现场人员需要根据下游管路疏水情况以及现场各设备的玻璃视窗进行观察和人为判断以对每个排气点的阀门开度大小频繁进行调整,需要较多现场人员频繁进行操作,也导致现场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较高,而由于各管路和设备中的气水含量不一致,通过设备的玻璃视窗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各设备的排气进度,当观察结果有误时,对阀门开度的调整相应会出现错误操作,由此容易出现跑水事件,造成厂房大面积污染,而为降低跑水风险,现场人员对阀门的开度调整也会趋于保守,导致静排气作业耗时较长,目前静排气操作往往需要6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造成了较大的发电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排气作业时间、降低跑水风险、减小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排气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排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一回路进行充水,开启压力容器的排气阀,观察压力容器水位计读数,在压力容器水位计满量程后关闭压力容器的排气阀;
S2:继续进行一回路的充水,逐一开启一回路各测温旁路的排气阀以对相应测温旁路进行排气,并在各测温旁路完成排气后关闭其排气阀;在任一测温旁路排气的过程中,其余测温旁路的排气阀保持关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各测温旁路的排气过程中,其排气阀的开度和排气时间均为预设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各测温旁路的排气过程中,其排气阀的开度为全开,排气时间为1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各测温旁路的排气过程中,通过观察一回路的下游疏水罐的液位判断各测温旁路的排气进度。
优选的,所述下游疏水罐为RPE003BA。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压力容器水位计读数的观察在主控室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压力容器水位计为RCP090MN。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和S2中,稳压器的排气阀保持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2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