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0948.3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强俊;管萍;伊芸芸;刘无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2 | 分类号: | G01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袁林涛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零件 外径 检测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循环式的链板输送带,所述链板输送带的中部具有直线输送段,所述直线输送段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倒凹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底板上端,所述固定架的内侧竖直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内侧设有触片,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电池与警报器,所述链板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夹紧单元,本检测平台通过链板输送带不断的将零件送至两个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将检测好的零件从夹紧单元上取下并夹持新的待检测零件,这样提高了批量检测零件的效率,并且通过两个检测单元的警报器可快速判断出零件是否合格,检测方法简单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国际汽车配件加工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汽车配件加工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趋势方兴未艾,汽车配件加工采购全球化,汽车配件加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在汽车配件中,有许多轴类零件,当轴类零件被加工出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比如长度、外径等检测,目前工厂中,工人挑选出若干轴类零件,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出轴类零件的外径,看实际外径是否在可允许的误差之间,但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检测误差大,同时检测效率也低,不适合批量零件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全部问题或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循环式的链板输送带,所述链板输送带为腰形环状,所述链板输送带的中部具有直线输送段,所述直线输送段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倒凹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底板上端,所述直线输送段位于固定架的内侧,所述固定架的内侧竖直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内侧设有触片,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电池与警报器,所述电池的一极通过导线与警报器的一极相连,所述电池的另一极通过导向与其中一个触片相连,所述警报器的另一极通过导线与另一个触片相连,其中一个检测单元的两个触片的间距为零件的合格尺寸的最大值,另一个检测单元的两个触片的间距为零件的合格尺寸的最小值,所述链板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夹紧单元,所述夹紧单元用于夹持零件并使零件中心与两个触片的对称中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夹紧单元包括设置在链板输送带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夹块,所述夹块为“<”状,两个所述夹块呈开口相对状设置,所述夹块的对称中心与触片的对称中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两端设有轴承一,两个所述轴承一的内圈套设有双向螺杆一,所述双向螺杆一贯穿于两个夹块,两个所述夹块沿双向螺杆一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夹块与双向螺杆一螺纹连接,所述夹块的底面与底座的上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两侧内壁固定有轴承二,两个轴承二之间套设有双向螺杆二,所述双向螺杆二贯穿于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沿双向螺杆二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板与双向螺杆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还固定有平行于双向螺杆二的滑杆,所述滑杆贯穿于两个固定板。
可选的,所述滑杆的外壁设有刻度线。
可选的,所述双向螺杆二的一端贯穿至固定架的外侧且设有转把。
可选的,所述警报器为蜂鸣报警器或灯光警示器。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轴类零件的外径检测平台,通过链板输送带不断的将零件送至两个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将检测好的零件从夹紧单元上取下并夹持新的待检测零件,这样提高了批量检测零件的效率,并且通过两个检测单元的警报器可快速判断出零件是否合格,检测方法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0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