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质沙雷氏菌菌株KW-P1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80134.X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轮;桂许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8;C12P17/16;B09B3/60;C12R1/43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建 |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质沙雷氏菌 菌株 kw p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细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质沙雷氏菌菌株KW‑P1,所述粘质沙雷氏菌菌株KW‑P1,保藏编号CGMCC No.20544。本发明的菌株能够高效降解餐厨垃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质沙雷氏菌菌株KW-P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种,指家庭、学校、食堂及餐饮行业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用残余(泔脚)。餐厨垃圾的成分复杂,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厨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厨余物中唐磊含量高,而泔脚则以蛋白质、淀粉和动物脂肪等为主,且盐分、油脂含量高(“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技术”,袁玉玉等,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第14卷第6期,第46页左栏第1段第1-7行,公开日2006年12月31日)。
餐厨垃圾主要存在以下危害:(1)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变质,产生恶臭、刺激性气味等,污染环境;(2)馊水等含量高,导致垃圾含水量好,易在收集、与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影响环境,若直接被填埋处理,产生的渗滤液会严重污染地表和地下水;(3)易滋生蚊蝇、病原菌等;(4)数量巨大,处理成本极高(“餐厨垃圾的国内外处理现状研究”,王井亮,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第23期,第2页第2段第1行至第5段第1行,公开日2013年10月9日)。因此,有效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环保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热点。
目前,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焚烧、填埋、饲料化和生物处理技术(“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刘云等,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第19卷第4期,第28页左栏第1段第3-4行,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其中,饲料化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传统方式。然而,近年来,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防止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餐厨垃圾用于饲喂畜禽受到很大限制(“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技术”,袁玉玉等,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第14卷第6期,第46页左栏第2段第1-5行,公开日2006年12月31日)。而通过填埋法处理餐厨垃圾占用大量土地,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还会污染环境。高含水率决定了餐厨垃圾热值低,会导致焚烧炉内的物料燃烧不充分,易促进二恶英的产生。显然,焚烧和填埋法处理餐厨垃圾不仅资源化利用率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技术在餐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熊亭等,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第11期,第163页左栏第3段第1-8行,公开日2016年12月31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质沙雷氏菌菌株KW-P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粘质沙雷氏菌菌株,所述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KW-P1,该菌株已于2020年08月24日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20544。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粘质沙雷氏菌KW-P1能够高效降解餐厨垃圾。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保护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粘质沙雷氏菌KW-P1菌株的活化
B.种子液制备:将经活化处理的粘质沙雷氏菌KW-P1菌株单菌落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C.固体培养基制备:将去除杂质(骨头及包装袋等难降解物质)的餐厨垃圾冲洗后与米饭混合均匀得到固体培养基;
D.固态发酵:将步骤B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
进一步,所述活化包括以下步骤:将粘质沙雷氏菌KW-P1菌株划线活化于蛋白质培养基上,于30-35℃培养至菌落呈橙红色或紫红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01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