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9849.3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6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欣;张俊雄;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背光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时分复用控制多路驱动时,给背光源断电后,电路及背光源中剩余的电量使背光源在不该亮时出现轻微点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分区背驱动电路中包括与多路背光源连接的放电模块;在实施时,所述放电模块用于释放所述背光源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的导线中存留的电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放电模块可以释放背光源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接的导线中的电量,在与背光源正端连接的开关断开后,背光源及与背光源相连接的导线中剩余的电量会被放电模块释放,因此当第一MOS管输出高电平使背光源的负端处于连通状态时,由于没有剩余的电量,背光源不会出现被点亮的现象。
本申请是2018年05月16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810470297.6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同时随着液晶显示的大量使用,对液晶显示的画面的静态对比度和画面的层次感要求也越高。
现有技术中,使用多分区背光控制功能来控制液晶显示画面的静态对比度和画面的层次感。背光分区数越多,越能有效的提升画面的静态对比度和画面的层次感。但是随着背光分区数增多,使用的驱动电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多路背光源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共用一路驱动电路已成为液晶显示领域的发展趋势。
目前,通过时分复用方式进行多路复用时,由于多路背光源供电处在频繁的开关切换状态,如果供电的放电速度较慢,就会导致共用驱动电路的几路背光源中存有剩余电量。因此,在断电后由于背光源中还有剩余的电量,背光源在不应该点亮的状态下还会出现轻微点亮的情况。
综上,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时分复用控制多路驱动时,在给背光源断电后,电路及背光源中剩余的电量使背光源在不该亮时出现轻微点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时分复用控制多路驱动时,给背光源断电后,电路及背光源中剩余的电量使背光源在不该亮时出现轻微点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该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多路背光源;以及与所述背光源正端连接的用于释放所述背光源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的导线中存留电量的放电模块。
上述电路,所述放电模块与所述多路背光源的正端相连接,实施时,所述放电模块用于释放所述背光源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的导线中存留的电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放电模块可以释放背光源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接的导线中的电量,在与背光源正端连接的第二开关断开后,背光源及与背光源相连接的导线中剩余的电量会被放电模块释放,因此当第一MOS管输出高电平使背光源的负端处于连通状态时,由于没有剩余的电量,背光源不会出现被点亮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模块包括一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防短路单元,所述防短路单元与所述背光源一一对应;
所述放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多个防短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每一路背光源的正极与对应的所述防短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电路,每一路背光源与防短路单元连接,每一个防短路单元都与放电单元连接,当第二开关不与任一背光源连接,即变换器不输出供电电压时,之前与第二开关相连接的背光源中的电压及与所述背光源相连接的导线中的电压通过防短路单元,及放电单元被释放,由于剩余电量别释放,因此所述背光源不会在不该点亮时出现被点亮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单元包括电阻、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管和第一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9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