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生物发酵软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8972.3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文;李欢;于在青;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12;A23K10/14;A23K40/1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王虹 |
地址: | 264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生物 发酵 颗粒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虾生物发酵软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酵软颗粒饲料由发酵菌‑酶复合制剂发酵饲料颗粒料得到;所述饲料颗粒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鱼粉25~40%,豆粕20~35%,面粉8~16%,虾粉5~10%,虾蛄蛋白浆5~10%,磷脂油1~8%,对虾预混料1~5%,鱼油1~4%。本发明发酵饲料相对于传统饲料加工工艺,采用先制粒后发酵,通过添加虾蛄蛋白浆,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的体色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具有保护视网膜抗氧化及促进脂肪吸收等作用。本发明在负压状态下,将液体的菌‑酶制剂瞬间喷入固体颗粒,到达固体颗粒内部,使液体与固体颗粒能更好地混合,提高发酵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虾生物发酵软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饲料是水产养殖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制约因素,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产品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水产病害肆虐,病害防治过程中又容易出现违规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另外,随着环保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不断加大环保督察力度,饲料工业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关注和监督,因此,必须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控制技术,从而在能源和尾气处理等方面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以及循环利用。因此,行业对饲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原料、配方、添加剂、工艺等创新提升,开发功能性水产饲料,维护动物健康,保护养殖环境,保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饲料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第四代饲料”,是指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所开发的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无残留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的总称。其种类主要包括:饲用酶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功能性蛋白肽、功能性氨基酸、有机微量元素、植物与微生物提取物、益生元、发酵和酶解饲料以及其它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可区分为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生物发酵饲料。目前市面上的发酵料主要是由大豆粉、豆粕、花生仁粕为原料加入菌液进行发酵,这种产品适口性差、营养利用率低,而且保质期短、原料多、制作繁琐,在实际养殖时难以推广。我国近10年来在水产上也大量使用发酵饲料,主要以粉料为主。虽然在初期使用效果较好,但由于其饲料利用率低下,残饵过多,污染水体以及不适合对虾的抱食习性等原因,故发酵饲料在对虾的应用上有局限性。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发酵软颗粒饲料,但这种饲料采用在常压状态下将酶-菌复合制剂与饲料原料混合,由于饲料原料质地较硬,液体的酶-菌制剂不容易达到固体颗粒内部,影响后期发酵的效果,容易出现中间硬核,使最终的发酵软颗粒饲料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对虾生物发酵软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虾生物发酵软颗粒饲料,所述发酵软颗粒饲料由发酵菌-酶复合制剂发酵饲料颗粒料得到;所述饲料颗粒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鱼粉25~40%,豆粕20~35%,面粉8~16%,虾粉5~10%,虾蛄蛋白浆5~10%,磷脂油1~8%,对虾预混料1~5%,鱼油1~4%;
优选的,所述虾蛄蛋白浆由鲜活虾蛄制成,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为40.5%,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68.08%;
优选的,所述虾蛄蛋白浆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含量分别为6.002~6.308%、3.587~3.765%和2.551~2.765%。
优选的,所述虾蛄蛋白浆中虾青素含量为150~300ppm;
优选的,所述虾蛄蛋白浆中牛磺酸含量为2.15%;
优选的,所述对虾预混料中含有氨基酸蟹合物,确保矿物质的高吸收率和利用率,有效促进进对虾的摄食欲望,同时提高免疫力,大幅减少疾病的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8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