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谐振器型偶极子的三阶滤波基站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8657.0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付昌;向凯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2;H01Q1/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谐振器 偶极子 滤波 基站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振器型偶极子的三阶滤波基站天线,包括第一垂直介质板、第二垂直介质板和水平介质板;第一垂直介质板上设有第一谐振器和第一覆铜结构,第一覆铜结构与第一谐振器形成第一偶极子,经过第一垂直介质板和水平介质板上的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一耦合馈线,使第一馈电端口实现‑45°极化馈电,第二垂直介质板上设有第四谐振器和第二覆铜结构,第二覆铜结构与第四谐振器形成第二偶极子,经过第二垂直介质板和水平介质板上的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和第二耦合馈线,使第二馈电端口实现‑45°极化馈电;本发明实现天线双极化且具有三阶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极化隔离度为20dB以上,同时具有加工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天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谐振器型偶极子的三阶滤波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系统的飞速发展,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基站天线作为无线通讯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其滤波功能和尺寸亦需尽可能地优化。在基站天线的设计中,偶极子天线由于其易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和辐射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基站天线中集成滤波功能不仅能减少后级滤波器的设计,而且还能减少滤波器和天线之间的匹配电路和损耗,这样不仅能保证天线的性能,还能减少整体尺寸。因此,滤波偶极子基站天线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现有技术中,有的是在偶极子天线上添加寄生单元的方法实现滤波特性,有的是利用微带谐振器和贴片天线综合设计的方法实现了宽阻带特性的滤波天线,但皆存在增加天线复杂度或影响天线的辐射特性和阻抗特性的不足。因此,设计一款简单的滤波基站天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谐振器型偶极子的三阶滤波基站天线,利用谐振器的一部分组成偶极子天线,实现天线双极化且具有三阶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极化隔离度为20dB以上,整个天线结构简单且加工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谐振器型偶极子的三阶滤波基站天线,包括第一垂直介质板、第二垂直介质板和水平介质板,所述第一垂直介质板底部的中间部分开有凹槽,所述第二垂直介质板顶部的中间部分开有凹槽,所述水平介质板的中间部分开有十字卡槽,所述第一垂直介质板和第二垂直介质板相互嵌插后垂直安装于水平介质板的十字卡槽中,所述第一垂直介质板的一表面设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一垂直介质板的另一表面设有第一覆铜结构,所述第一覆铜结构划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一覆铜结构的第一部分与第一谐振器构成第一偶极子,用于辐射能量,所述第一覆铜结构的第二部分与水平介质板上表面的接地板连接,作为第一垂直介质板的接地板,所述第二垂直介质板的一表面设有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二垂直介质板的另一表面设有第二覆铜结构,所述第二覆铜结构划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二覆铜结构的第一部分与第四谐振器构成第二偶极子,用于辐射能量,所述第二覆铜结构的第二部分与水平介质板上表面的接地板连接,作为第二垂直介质板的接地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划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二谐振器的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垂直介质板上,所述第二谐振器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水平介质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四谐振器与第五谐振器耦合,所述第五谐振器划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五谐振器的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垂直介质板上,所述第五谐振器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水平介质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水平介质板的上表面设有接地板,所述水平介质板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三谐振器、第一耦合馈线和第一馈电端口以及第六谐振器、第二耦合馈线和第二馈电端口,所述第三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的第二部分耦合,所述第一耦合馈线与第三谐振器耦合,所述第一馈电端口与第一耦合馈线连接,所述第六谐振器与第五谐振器的第二部分耦合,所述第二耦合馈线与第六谐振器耦合,所述第二馈电端口与第二耦合馈线连接。
进一步,所有谐振器均为半波长谐振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馈电端口和第二馈电端口为50欧姆馈电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8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面清洗机器人
- 下一篇:航班延误分析方法及装置、处理器、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