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7815.0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2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楠;丘文生;张志明;岳峰;黄德智;农之江;刘金源;胡娟;马超;经勇明;黄锦标;孙福猛;朱祥睿;李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37/74;B21B45/02;B21B45/08;C22C3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低碳钢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盘条生产技术领域。超低碳钢盘条的抗拉强度≤320MPa,导电率≥16%。超低碳钢盘条包括金属基体,以及从金属基体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包裹的FeO层和Fe3O4层。金属基体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1%、Si≤0.005%、Mn≤0.1%、P≤0.015%、S≤0.01%、Cr≤0.01%、Ni≤0.01%、Mo≤0.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FeO层和Fe3O4层的厚度比为(3.25‑8):1。该盘条满足拉拔和导电率,同时氧化铁皮容易剥离,且剥离的氧化铁皮呈粉末状,以便后续产品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盘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的牌号基本为SWRM6、DL05、DL08等,其他成分含量极低接近工业纯铁,且导电率要求16%以上。下游客户将盘条的氧化铁皮机械剥壳后,通过8-15道次拉拔及退火工艺,最终拉拔至最小0.3mm钢丝,根据电流趋肤效应,将其作为铜包丝芯线,再经表面镀铜生产非标电缆线、屏蔽网线等产品。
该类盘条以拉拔加工为主,要求拉拔性能良好,所以对表面质量特别是表面氧化铁皮剥壳去除效果有要求,需要氧化铁皮100%剥离(剥壳后),且剥离的氧化铁皮呈粉末状。但现有的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的剥壳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及其生产工艺,氧化铁皮容易剥离,且剥离的氧化铁皮呈粉末状,以便后续产品的生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超低碳钢盘条的抗拉强度≤320MPa,导电率≥16%。超低碳钢盘条包括金属基体,以及从金属基体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包裹的FeO层和Fe3O4层;金属基体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1%、Si≤0.005%、Mn≤0.1%、P≤0.015%、S≤0.01%、Cr≤0.01%、Ni≤0.01%、Mo≤0.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FeO层和Fe3O4层的厚度比为(3.25-8):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FeO层和Fe3O4层的总厚度为17-22μm,FeO层的厚度为13-19μm,Fe3O4层的厚度为2-4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铜包钢丝用超低碳钢盘条的生产工艺,超低碳钢盘条的金属基体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1%、Si≤0.005%、Mn≤0.1%、P≤0.015%、S≤0.01%、Cr≤0.01%、Ni≤0.01%、Mo≤0.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工艺包括:
轧制,开轧温度为970-1000℃,精轧入口温度为940-980℃,减定径入口温度为940-980℃,吐丝温度为900-910℃。
轧后冷却,轧后冷却在风冷线上进行,风冷线分为前段和后段,在前段中,以3-3.5℃/s的冷却速度使盘条冷却至500-600℃;在后段中,以1.5-2℃/s的冷却速度使盘条继续冷却至150-30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冷线共为10段,前段为前4段,后段为后6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冷线包括多个辊道、多个保温罩和多个风机。通过控制以下任意一个条件、两个条件或三个条件,以使前段中,以3-3.5℃/s的冷却速度使盘条冷却至500-600℃;后段中,以1.5-2℃/s的冷却速度使盘条继续冷却至150-300℃;
a,每个辊道的辊速;b,多个保温罩的开启方式;c,多个风机的开启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7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