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77457.3 申请日: 2020-09-17
公开(公告)号: CN112396158A 公开(公告)日: 2021-02-23
发明(设计)人: 于红卫;孙枫林;鞠光秀;宋旭岩;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6N3/04 分类号: G06N3/04;G06N3/08;G06T3/40;G06T7/155;G01N27/62
代理公司: 青岛鼎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18 代理人: 宋涛
地址: 266033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测定 细菌 毒素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属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所述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包括: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聚合物二乙烯基苯‑N‑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本发明通过图像增强程序对采集质谱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方法大大提高质谱图分辨率,提高清晰度;同时,通过对分离的蓝细菌进行密封冻存处理方法为避免细胞受冷冻损伤,在进行细菌冻存时需要加入冷冻保护剂,冷冻保护剂不仅能够同细菌悬液中的水分子结合,发生水合作用,弱化水的结晶过程使溶液的粘性增加,从而减少冰晶的形成,而且冷冻保护剂还可以通过在细胞内外维持一定的摩尔浓度,降低细胞内外未结冰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使细胞免受溶质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蓝细菌的细胞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μm,最大的可达60μm,如巨颤蓝细菌。根据细胞形态差异,蓝细菌可分为单细胞和丝状体两大类。单细胞类群多呈球状、椭圆状和杆状,单生或团聚体,如粘杆蓝细菌和皮果蓝细菌等属;丝状体蓝细菌是有许多细胞排列而成的群体,包括:有异形胞的(如鱼腥蓝细菌属),无异形胞的(如颤蓝细菌属),有分支的(如费氏蓝细菌属)。

蓝细菌的细胞构造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细胞壁有内外两层,外层为脂多糖层,内层为肽聚层。许多种能不断地向细胞壁外分泌胶粘物质,将一群细胞或丝状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粘质糖被或鞘。细胞膜单层,很少有间体。大多数蓝细菌无鞭毛,但可以“滑行”。蓝细菌光合作用的部位称为光合片层,数量很多,以平行或卷曲方式贴近地分布在细胞膜附近,其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胆素(一类辅助光合色素)。蓝细菌的细胞内含有糖原、聚磷酸盐、以及蓝细菌肽等贮藏物以及能固定的羧酶体,少数水生性种类中还有气泡。在化学组成上,蓝细菌最独特之处就是含有两个或多个双键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细菌通常只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蓝细菌的细胞有几种特化形式,较重要的是异形胞、静息孢子、链丝段和内孢子。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的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间或末端、且数目少而不定的特化细胞。异形胞是固氮蓝细菌的固氮部位。营养细胞的光合产物与异形胞的固氮产物,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静息孢子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胞内有贮藏性物质,具有抗干旱或冷冻的能力。链丝段又称连锁体或藻殖段,是长细胞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内孢子是少数蓝细菌种类在细胞内形成许多球形或三角形的内孢子,成熟后可释放,具有繁殖功能。然而,现有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获取的质谱图不清晰,分辨率低,影响对蓝细菌毒素的测定;同时,对蓝细菌保存容易造成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获取的质谱图不清晰,分辨率低,影响对蓝细菌毒素的测定;同时,对蓝细菌保存容易造成细胞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包括:

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聚合物二乙烯基苯-N-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

一种用于测定蓝细菌毒素的试剂盒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质谱仪采集蓝细菌质谱图像;通过图像增强程序对采集质谱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步骤二,通过包含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聚合物二乙烯基苯-N-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固相提取设备上制备潜在包括环肽和生物碱蓝细菌毒素的水样品,以形成保留或浓缩的毒素样品,使所述保留或浓缩的毒素样品在流动相中洗脱或重构,以形成样品提取物;

步骤三,将潜在包括环肽或生物碱蓝细菌毒素的样品提取物置于质谱仪中以形成质谱,根据质谱来测定蓝细菌毒素;通过分离设备将提取物中的蓝细菌进行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未经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7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