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6930.6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石孟常;韩志鑫;韩佳琛;李慧龙;王哲;陈洋;赵亮;封楞楞;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38;G01V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建秀;龙洪 |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地震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炮集数据中同一时刻每个地震道在相同采样点的信号值;对相邻地震道的信号值进行处理,得到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根据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确定炮集数据中相邻地震道的极性变化信息,得到反极性地震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指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SEG)推荐地震道极性为负起跳。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时需要对记录极性是否标准进行质控。目前地震勘探质控工作主要是通过近偏移距直达波动校剖面辅助进行电缆极性检查,反极性的地震道在剖面上有明显的异常显示。目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移距质控范围有限(一般为300米偏移距),对于远偏移距地震道,只能通过放大单炮来逐道检查极性,工作量繁重且准确率低。
在海底电缆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质控电缆极性,其中:
第一种是近偏移距的质控,通过在直达波线性动校正剖面LMO上发现异常地震道,再回到单炮上核实该道是否反极性。图1(a)为相关技术中直达波动校正剖面质控电缆极性的示意图。该方法准确率较高,但缺陷显著,直达波的质控范围只有300m偏移距的地震道,目前海洋地震勘探的偏移距一般可达10000米甚至更长,该方法有很大的质控盲区。
第二种是全偏移距的质控,将单炮数据的初至波放大显示,逐道检查初至起跳方向,水检检波器全排列为负起跳,如果出现正起跳,则该道为反极性地震道。图1(b)为相关技术中单炮初至质控电缆极性的示意图。该方法操作繁琐,非常耗费时间人力,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任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为了达到本申请实施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炮集数据中同一时刻每个地震道在相同采样点的信号值;
对相邻地震道的信号值进行处理,得到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
根据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确定炮集数据中相邻地震道的极性变化信息,得到反极性地震道。
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炮集数据中同一时刻每个地震道在相同采样点的信号值;
处理模块,用于对相邻地震道的信号值进行处理,得到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确定炮集数据中相邻地震道的极性变化信息,得到反极性地震道。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文所述的方法。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文所述的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炮集数据中同一时刻每个地震道在相同采样点的信号值,对相邻地震道的信号值进行处理,得到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根据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确定炮集数据中相邻地震道的极性变化信息,得到反极性地震道,实现基于相邻地震道间的能量变化信息来质控反极性地震道的目的,与相关技术中采用肉眼识别相比,提高质控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